【貝聿銘】一代建築大師送給故鄉的禮物 現代中國美的蘇州博物館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貝聿銘大師生於廣州,曾居香港,祖籍在蘇州,17歲便移民美國。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至今仍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也是他的祖宅。小時候在園林環境中生活,這段經歷對貝聿銘日後的設計帶來不少啟發——建築融合自然、擅於採用天然光。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2006年,85歲高齡的貝聿銘受邀設計蘇州博物館的新館。(作者提供)

2006年,85歲高齡的貝聿銘受邀設計蘇州博物館的新館,他認為建築一味守舊是沒有未來的,於是將現代建築風格融入蘇州這古城。

他認為建築一味守舊是沒有未來的,於是將現代建築風格融入蘇州這古城。(作者提供)

同時,他兒時在古典園林生活,當中的靈感啟發他將中式庭園的一系列元素帶入建築。蘇博室內、室外的每一株植物、每一塊怪石全經他親自挑選,在美感和寓意兩方面皆不馬虎。最終造就了保留中國美卻不俗土的蘇州博物館。

他兒時在古典園林生活,當中的靈感啟發他將中式庭園的一系列元素帶入建築。(作者提供)

「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白色的牆面作為畫布,三角形的岩石就如國畫中的山丘,牆後突出來植物,是要讓整幅「畫」更具層次感與色彩。

「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白色的牆面作為畫布,三角形的岩石就如國畫中的山丘,牆後突出來植物,是要讓整幅「畫」更具層次感與色彩。(作者提供)
對於庭園中的樹木,貝聿銘要求姿態優美,線條柔和,因為建築本身是剛性的,剛柔相濟,才能相得益彰。
蘇博建築
對於庭園中的樹木,貝聿銘要求姿態優美,線條柔和,因為建築本身是剛性的,剛柔相濟,才能相得益彰。(作者提供)
貝聿銘酷愛三角型與光線,『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氏名言。光線與空間的結合,透過簡單的幾何線條來營造光影變化,使空間變化多端,讓景色隨腳步變化,隨視角變化,隨心情變化,讓人在移步換景之間,借助光線的忽明忽暗,產生不同的視野與感覺。
蘇博建築
光線與空間的結合,透過簡單的幾何線條來營造光影變化,使空間變化多端,讓景色隨腳步變化,隨視角變化,隨心情變化,讓人在移步換景之間,借助光線的忽明忽暗,產生不同的視野與感覺。(作者提供)

蘇州博物館,在我眼中,是整個蘇州,甚至整個江蘇省裏最必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也是3月的江南之旅中帶給我最大啟發的地方。不僅是美學上的價值,更是在於它示範了傳統與創新、man and land(人與土地),如何共存、平衡、互長。

建築要走新路,要有變化,否則建築就沒有發展。怎麼做到既有創新又能與傳統融合?那就是用現代材料達成與傳統的協調,形體的整體性非常重要。
蘇博建築
怎麼做到既有創新又能與傳統融合?那就是用現代材料達成與傳統的協調,形體的整體性非常重要。(作者提供)

內容提供:茄雲遊攝世界

作者個人網站:https://www.littleeggplanet.com/

作者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arencheung1219/

作者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Sz4myg8l2CYroJSqhPYjA/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ittleeggplanet/

作者Facebook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olotravelgirls/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蘇beautiful】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生前獻給故鄉的作品:蘇州博物館」​】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