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林寺拳法】宗道臣所創的三鼎三法二十五系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少林拳法名滿天下,那大家又有沒有聽說過日本少林寺拳法?

日本少林寺拳法,英譯Shorinji Kempo,創始人為日本人宗道臣(1911—1980)。他出生於日本岡山縣,後來去到了中國東北與爺爺生活,更成為了日本陸軍在當地的情報人員。為了掩飾身份,他報考了一所名曰「十方叢林」的道教學校,並在此認識了拳師陳良。陳良又將他引薦給自己的師父、北少林義和門拳(據聞由義和團弟子所傳而得名)第二十代傳人文太宗。宗道臣便是在文太宗的指導下,正式開展了求武之道。

1936年,宗道臣去了河南嵩山少林寺拜訪,在白衣殿的牆壁上他看到了古時僧人習武的畫象,頓時對其中的禪武文化大為感動。北少林義和門拳的授業恩德,加之對「禪武少林」的崇敬之情,大底便是宗道臣後來命名「日本少林寺拳法」的主要原因。

1945年,蘇聯進入滿州地區,日軍傷亡慘重,戰爭的慘烈讓宗道臣意識到培養人類品質的重要性(原文:「人、人、人、全ては人の質にある」)。待回到日本以後,國家破敗以及人倫失落的頹喪境象,就更是加深了他的這個想法。1947年,他在香川縣仲多度郡設立了一所佛教道院,並在翌年成立了「日本北派少林寺拳法會」,正式傳授自己的「日本少林寺拳法」,並希望借此改善日本民眾的身心體魄。

1951年,日本政府接受了宗道臣的申請,批準他成立佛教組織「金剛禪總本山少林寺」。自此,宗道臣得以在全國宣揚自己的佛教思想,不同的日本少林寺拳法組織亦相繼興起,可謂是日本武術界的後起之秀。

1980年,宗道臣逝世,享年69歲。他的拳法組織則由其時23歲的宗由貴接管,至今如是。


三鼎 三法 二十五系

雖然年青時的宗道臣深受少林文化影響,但他創立日本少林寺拳法時,其實也揉合了很多傳統日本武技以至哲學思想。故此日本少林寺拳法並不是中國少林拳系的分支,而是一個獨立的體系。

日本少林寺拳法的世界觀以「金剛禪」信仰為基礎,強調「自己確立」及「自他共樂」,即「要兼顧自己與他人之幸福」。在實際的技法上,則有所謂的「三鼎 三法 二十五系」:

三鼎為智、體、心,其中「智」代表戰術,包括陰陽、虛實、地位等。「體」則是技術,而「心」是心態與意志,即氣力、氣勢、氣合等。

三法為剛法、柔法、整法,各自代表著不同技術,二十五系即為此三法的總和

二十五系之剛法,即是打擊技。包括突技、切技、蹴技等。
二十五系之柔法,即一些利用人體重心進行攻擊的技術,以及防守反擊等,例如投技、捕技、縳技
二十五系之整法,即一些擒拿及關節技,包括整經、整脈、整骨等

(剛法)

(柔法)

值得留意的是,二十五系中的許多組合,都用上了佛教述語命名。例如柔法裡的捉袖技巧,便被合稱為「羅漢拳」,而剛法裡的提腿踢法,則被統稱為「鶴立拳」。這些名字不獨反映了佛教思想對日本少林寺拳法的影響,同時亦多少流露出中國武術的元素。

最後,除了以上的搏擊動作外,日本少林寺拳法也發展出各種演武套路,方便習者熟習技法含義之餘,亦可展現拳法的速度與美感。其中包括有雙人演武、團體演武等:

(雙人演武,以展示拳法的搏擊功能為主)

(團體演武,除了展示拳法的技術外,亦包含了隊形及陣式,務求做到力量、藝術兼備)

 

拳禪分合

隨著時間發展,現今世界各地都出現了不同教授日本少林寺拳法的組織,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機構基本上都是直屬宗貴由,例如少林寺拳法世界連合(WSKO)、少林寺拳法グループ    、SHORINJI KEMPO UNITY等。他們每年都會舉辦各種類型的比賽,以吸引年青人學習日本少林寺拳法:

(跟空手道一樣,日本少林寺拳法亦有自己的搏擊賽事,習者會穿上護甲及面罩等進行對打。)

有讀者可能留意到,為何此前的圖片及示範片段中,有習者會穿上傳統的日本僧侶服飾,但其他人則是穿「空手道袍」(尤其是年青人)。其實這亦是跟日本少林寺拳法的組織有關。

正如前文所述,日本少林寺拳法素來就與宗教組織「金剛禪總本山少林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少僧人都是透過日本少林寺拳法而接觸到金剛禪信仰,反之亦然。為了展示「拳禪合一」的思想,並表明自己乃「金剛禪總本山少林寺」的弟子,這批僧人在演武時都會穿上傳統僧侶服飾:

而其他非隸屬「金剛禪總本山少林寺」的習者,他們雖然練習日本少林寺拳法,但卻不是修行的教徒,自然無須作出家人打扮。至於為何使用近似空手道袍的服飾,或許是因為在日本原有的武道服飾中,「空手道袍」是最能發揮出日本少林寺拳法的技術。這點亦印證出日本少林寺拳法在吸收中國文化同時,也保留了強烈的本地色彩:

(圖四,「一般財團法人 少林寺拳法聯盟」舉辦的演武,雙方都是穿著「空手道袍」,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tbHD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