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ck】WWE成影星搖籃 職業摔角成搏擊選手另一出路?

撰文:梁浩珩 賴家俊
出版:更新:

近期美國電影《高凶浩劫》在香港上映,男主角狄維莊遜(Dwayne Douglas Johnson,人稱「The Rock」)來香港宣傳,一度掀起娛圈版熱話。而原來在美國搏擊運動中,摔角界已有不少選手在業界有不錯「戰績」(引號留待下文解說),卻選擇了摔而優則演,善用他們摔角手那充滿肌肉感的巨大身型,參與電影拍攝。這次便為大家說明為何很多美式摔角選手加入演藝圈,並介紹當中幾個代表人物。

 

職業摔角娛樂

在1980年代,美國摔角聯盟WWF(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就已將職業摔角定義成「運動娛樂」(Sports Enterationment),職業摔角不像是籃球、拳擊等屬競爭性運動,而是充滿娛樂、表演性質的運動 ,選手會被賦與不同身份,甚至正派或反派角色(見F.C. Styles)。所以這是為怎麼過往觀眾在電視上見到擂台上摔角選手會在併命的「格鬥」以分出「勝負」,但卻沒有體育版以競技運動的形式報告賽果。

當然,值得說明的是所謂「勝負」雖然是劇情安排,但讓誰勝誰負,是要按各「選手」的人氣、背後經理人公司互較高下和編劇的劇情安排等因素考慮。而他們個人檔案會載有他們獨特的必殺技,但這些所謂「必殺技」只是編劇為加強角色個性所設計出來。而且,這些「必殺技」若果是來真的,選手非死即重傷,讓參加者卻步參與賽事,在現實考慮下根本就沒法讓賽事有效運作。

由WWE評選美國摔角常見10組招式組合,這些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訓練,舞台也有特別質料設計,摔角選手在精心安排下也常見受傷,甚至有意外死於擂台的記錄,一般人不要當以為真而學。2013年美國便曾有一名13歲男孩模仿玩摔角,把5歲妹妹打到重傷致死,所以WWE官網一直以來便不斷提醒這些動作「Don’t Try This At Home」。

現在職業摔角以美國和日本兩地最流行。日本職業摔角以1972年成立「新日本職業摔角聯盟」所辦的「比賽」最具真實感,在賽前賽後都有認真頒獎儀式;而美國以WWE為首(亦為全球最大職業摔角娛樂公司,2002前為WWF),其「比賽」較強調劇情鋪排和角色扮演。這些職業摔角比賽會透過轉播比賽和周邊產品獲利,甚至部分「選手」正式以演員身份,進入影圈。

1999年,Rock便以反派角式在WWF中與Triple H作賽。

 

摔而優則演的人物

(1) Hulk Hogan(1953- 、高2.01米、重302磅)

Hulk Hogan(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Hogan本名為Terry Bollea, 1977年以23歲之齡參與摔角比賽。在八十年代的美國,摔角比賽仍不算流行,但隨著WWF將職業摔角與搖滾元素結合, Hulk Hogan善用搖滾角色造型風靡美國人,使職業摔角成為年輕人間的話題,令美國職業摔角進入另一個高峰。而八九十年代Hogan經常在動作片演出,最有名的作品在《洛奇3》飾演與拳王打慈善表演賽的摔角冠軍。

(2) Bautista(1969- 、高1.9米、重289磅)

Bautista(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本名David Michael Bautista Jr.,1969年生,WWE超級巨星,有「野獸」之名,最為人屬知則在Marvel電影《星際特攻隊》中演出Drax一角。

(3) The Rock(1972- 、1.9米、重260磅)

The Rock(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原名Dwayne Douglas Johnson,人稱The Rock。出身自美式足球隊員,1996年起出戰WWE,Rock在初登WWE擂台時,因為觀眾不喜愛而差點變為棄將。但他後來轉變角色,還經常在銀幕前開嘴砲,使觀眾開始關注他,令自己人氣急升。2002年,Rock演出《盜墓迷城》中蠍子王一角,而在影圈闖出名堂。

(4) John Cena(1977- 、高1.84米、重251磅)

John Cena(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John Cena本名John Felix Anthony cena Jr.,出道WWE不足二十年,除了是職業摔交手外亦是著名Rapper和演員。自2000年起開始加入電影圈,較為人熟悉的作品有主演《危牆殺機》,他今年亦會參演變形金剛系列電影《大黃蜂》。

(5) Kane (1967- 、高2.13米、重323磅)

Kane(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本名Glenn Thomas Jacobs,1992年加入摔角比賽,以Christmas Creature藝名亮相,1997年改以Kane出賽WWE,被摔角迷冠以The Big Red Machine稱號。WWE曾出資開拍恐怖電影《人皮客棧》(See No Evil),讓他演出虐殺狂一角,2017年曾參選田納西州諾克斯縣地方選舉並當選。

 

職業搏擊運動選手轉戰WWE

一如日本職業摔交吸納了柔道和空手道的選手外,美國的WWE比賽也吸納了MMA選手。近來較著名例子就有上星期成為UFC名人堂一員的Ronda Rousey(而Ronda 在進入WWE之前就已經有參與電影) 。

於傳媒訪問中Rousey坦言「WWE很有趣像做戲,打UFC時我有些動作很想做,現在終於有機會。」在WWE這類設計動作誇張的表演中,經常有空中飛躍壓著對方、讓對手腳上頭下的打樁、靠擂台迴彈和用武器這類在搏擊比賽中不會使用,卻讓觀眾體驗更暢快和更具觀賞性的動作。

在內地,職業摔角正在發展,但也吸引了不少MMA拳手「轉戰」。例如在內地有很多粉絲的劉文擘,正是MMA及職業摔角兩邊發展;參演過香港電影《壹獄壹世界:高登闊少踎監日記》的明星級散打、MMA運動員,楊建平也有參與過職業摔角的表演,被噴水後上台「大打出手」(一開始穿紅衣的正是劉文擘):

而作為選手,正如Rock曾在Twitter中表示,雖然摔角勝負不是真的,但當中動作具危險性,受傷也是家常便飯,但作為「選手」的他們卻「好好享受」。(見《The Rock親自回覆某喜劇演員嘲諷摔角的真假問題》

 

參考網頁

Ronda Rousey離開MMA簽約WWE 承認兩個項目截然不同

[日本職業摔角/新日本職業摔角聯盟] 2017年1月4日東京巨蛋新日本職業摔角觀戰分享文 - 摔角美學領略記

Louisiana teen sentenced for wrestling-style killing of s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