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與鉞關係密切的古老兵器

撰文:武備志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斧可謂人類最古老的工具之一,而斧亦是古代的戰鬥兵器,斧按照不同的功用會有不同的外形,而斧與鉞又經常並稱,可以泛指兵器或刑罰。其實斧、鉞之間的關係相當密切,今日就會為大家介紹斧這種歷史悠久的兵器。

斧的外形雖然多變,不過基本形式仍是由斧身與斧柄組成;斧身多以一面為扇型刃,另一側為長方形,而斧柄則以木柄為主,柄頭前粗後細,以便操控。遠在石器時代,石斧便已經出現,用作生產工具,而後來斧則成為了用作劈砍的的闊刃兵器,用作兵器的斧會普遍會較砍斧為輕。

左:剉子斧;右:鳳頭斧(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r8TAQD )

斧自秦漢三國在戰爭興起,由於戰爭形式轉以騎戰及步戰為主,加上冶鐵逐漸成熟,鐵斧的質量和重量更適合於戰爭,故又成為軍備之一;其後,斧的斧刃加闊,斧柄減短,加強砍殺能力;由隋唐五代至清朝,斧仍常在戰場使用,可與刀並用,例如唐將李嗣業攔阻安祿山時「步卒二千以陌刀、長柯斧堵進」 ,又如宋將劉錡在郾城之戰中亦備有大斧;另外,更有各種不同用途的斧。例如宋軍會用剉子斧作守城兵器,用以攻擊攀城者,亦有指宋軍會用鳳頭斧挖掘地道。

斧可以再分為兩大類,其一是大斧,其二是短斧。大斧即長柄大斧,較為沉重而需要雙手使用,多為馬上使用的重兵器,又可用作儀仗兵器,如典韋便曾於曹操設宴時持大斧戒備;而短斧有單、雙斧之別,由於短斧的形狀扁寬,所以又稱作板斧,如《水滸傳》中的李逵便使用雙板斧。

斧與鉞的關係相當密切。鉞由斧演變而成,其形狀與斧極其相似,兩者的分野不是十分明確。鉞在商朝已經成為軍備之一,鉞與斧的主要分別在於鉞更為寬大及厚重,而後來更有不少會附上裝飾,又有指斧背上有鈎或斧頂有尖頭則謂之鉞。鉞相比之下較為難以用作兵器,所以不時用作禮器或斷頭用的刑具,如《尚書》曰「(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又見《史記》「以黃鉞斬紂頭」,至戰國時期,鉞已經很少用作兵器,而多用於儀杖。

斧的主要動作特色是動作粗獷、勇猛,在戰場上的表現不俗,不過斧的使用相對較為笨重,加上現時流傳的傳統套路不多,所以練習者漸少。

而除了中國古代外,其他國家亦有斧的紀錄,例如維京人便以擅用戰斧聞名,又有可作投擲式兵器的印第安戰斧至今仍被使用,武備志有機會再繼大家分享。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兵器》,王兆春,商務印書館(北京),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