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文學 X STEM教學:重訪張愛玲南區足跡

撰文:港學堂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南區的秀麗風光,亦為這些文壇大師提供創作零感!例如張愛玲《傾城之戀》,便出現不少對南區的描寫。
例如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兩位主角在淺水灣酒店邂逅,雖然原址酒店已不在,但南區區議會與設計師孔明先生在原址製作了三張代表不同時代張愛玲的長椅,同學要講解有關設計作品如何體現張愛玲書中內容。

撰文:港學堂編輯團隊

VR可以讓觀眾「摸」到實物。(賴家俊攝)

六月下旬,在陰暗的體驗室中聽到一陣興奮喧嘩,原來是來參觀中學開學日的小學生們,興奮的在沉浸式Cave虛擬實境室 (Virtual Reality,簡稱 VR)  中,駕著一副附設定位系統的DLP 3D眼鏡,透過VR技術,觀賞彷如置身眼前的人體結構模型,手一揮,一個個在課本中會講授的身體器官,會走出來,或依體驗者的手部動作旋轉和放大。而帶上具定位系統的拳套,即刻變身成小拳手與眼前「敵人」搏鬥(圖)。但令在場採訪記者感興趣和新奇的,便是透過VR體驗,讓記者「親身」一遊南區文學徑。

用家需帶上附有感觸定位系統的3D眼鏡,才可以在沉浸式Cave虛擬實境室中與影像互動。(賴家俊攝)

近年教育局大力推動STEM教學,希望在科學、科技及數學範疇,透過經歷學習,讓學生建立知識。但STEM技術除了在理科應用外,亦可結合傳統文學學習。位於南區的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與南區區議會「南區文學徑」合作,推出「南區文學徑-虛擬實境導賞計劃」。由中文組梁璇筠老師帶領參加同學,在合作技術公司支援下,實行跨科學習,讓學生從文本學習到拍攝影像,至後期製作均參與製作,讓學生從中學習到文學知識、劇本撰寫,並親身製作虛擬實境影片。讀者只要帶上3D眼鏡,在特定的沉浸式Cave虛擬實境室中,便可以欣賞到由同學製作,片場5分鐘,主角「親身」帶領讀者遊走南區文學徑的短劇。

南區滿佈文人足跡
原來南區是香港的文學勝地,張愛玲、胡適、蔡元培、蕭紅及許地山等墨客騷人,其足跡曾遍及香港南區,而南區土地除了見證這些文壇大師的動人往事外,南區秀麗風光,亦為這些文壇大師提供創作零感!例如張愛玲《傾城之戀》,便出現不少對南區的描寫。

四位同學,在中文組老師帶領下,製作香港第一部以VR技術製作,介紹南區文學徑的短片。(賴家俊攝)

製作「文學導賞計劃」對高中學子而言並不是件容易事。有份參與製作的吳文浩歐梓均,除了中文課外,分別選修中史、會計及電腦,本身對文學和應用電子技術認識有限,因為參加這次活動,要由學生角色轉為向大眾介紹南區文學徑的小老師角色,因此由零開始,要惡補香港文學。習慣用智能手機作日常拍攝的同學,在攝錄VR影片時,因為鏡頭以360度全景取景,一眾幕後工作人員,需要小心躲藏,以免入鏡,亦別是一番拍攝體驗。

拍攝期間,一度因天氣不穩,影響航拍拍攝。(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重現文學作品細節
歐梓均同學表示,製作過程最難忘一幕,是在沙灘拍攝時,因天氣不穩,不小心把航拍機撞向建築物外牆,幸好只是航拍機機身內的一般鏡頭脫落,拍360全景的鏡頭未受影響。而同學們在製作時最花心思處,是有關作品的情節如何可以用於劇本片段內。例如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兩位主角在淺水灣酒店邂逅,雖然原址酒店已不在,但南區區議會與設計師孔明先生在原址製作了三張代表不同時代張愛玲的長椅,同學要講解有關設計作品如何體現張愛玲書中內容。例如書中曾提及張愛玲在抗日時期走難,描寫了所見地上的子彈殼,同學便要於拍攝時指出有關文學徑的場景,如何體現到書本上的內容(圖)
 

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描寫子彈殼,被文學徑中的雕塑作品保留有關細節。(受訪者提供劇照)
參與製左的吳文浩同學(左)及歐梓均同學(右),與中文科指導導師梁璇筠老師(中)。(賴家俊攝)

吳文浩同學表示,平時傳統文科只能單向的由文字或老師講授中感受內容,VR的應用讓他好像「摸」到書本內文字實物一樣。而且藉著這次對文學內容與生活環境的對照,讓他更著意留意平時身邊會否有一些被忽略,而其實富有歷史或趣味的細節。

校方的校史廊除了南區區議會「南區文學徑」五位作家蔡元培、胡適、張愛玲、蕭紅及許地山的介紹以外,亦會加入南區名勝、文物、電影等人文風景,讓觀眾漫遊南區,穿梭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