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一地兩檢民意戰政府領先 泛民為何無法複製反國教經驗

撰文:莊恭南
出版:更新:

高鐵一地兩檢方案出爐至今近兩星期,政府和泛民展開民意戰,泛民連日議會內抗爭之餘,亦成立「一地兩檢關注組」及在社交媒體及落區發動宣傳攻勢。酷暑之下,「反一地兩檢」運動的模式,難免讓人想起五年前同樣在炎夏發動的「反國教」。兩者同樣是民主派大張旗鼓的社會運動並成立跨界別「關注組」作政治動員,亦同樣是新特首上場的重大考驗。然而時移世易,「反一地兩檢」運動的聲勢至今仍予人感覺是小打小鬧,不少泛民地區人士亦坦言,推動一地兩檢議題有困難,未能帶動群眾情緒。
「反一地兩檢」運動難以複製五年前「反國教」的經驗和規模,可說有三大因由。

公民黨執委洗豪輝連日來在青衣開設街站,向市民解釋「一地兩檢」的危害。(冼豪輝提供)

綜觀泛民近期部署「反一地兩檢」的行動,確有當年「反國教」運動的影子,隨著由各個界別組成的「一地兩檢關注組」上周成立,各版塊亦開展網絡攻勢及落區宣傳。公民黨黨魁楊岳橋昨日(4日)亦在大埔舉辦「動員大會」,向街坊講解政府方案的問題。然而,多名泛民地區人士均反映,推動反一地兩檢的地區工作不容易,憂議題無法引起一般市民關注。

泛民地區樁腳指市民未感切身危機 反應冷淡

公民黨執委、新界西支部副主席冼豪輝連日來在青衣擺設反一地兩檢街站。他坦言市民感受不到一地兩檢關乎切身利益,因此反應較為冷淡。他指,一地兩檢議題複雜,大多數街坊須經長時間解釋方能開始理解方案的技術性細節,但要讓他們消化反對一地兩檢的理據,仍需要再深耕細作。他指出,一地兩檢的主要持份者是會經常往返內地人士,這些人一般會認為實施一地兩檢會更便利,要說服他們有難度。再者,與「反國教」運動相比,「反一地兩檢」運動仍需要找一個爆發點去讓市民理解方案的危害。

此外,曾以學生身份參與過當年反國教集會的公民黨地區主任麥梓健指,泛民現時在一地兩檢上主打「政治性觀點」,即強調一地兩檢對一國兩制的破壞,這與當年「反國教」時主打教育議題性質不同,較難讓居民感受到個人切身利益受損,「因為洗腦教育讓市民感覺到自己孩子成長會受影響,家長一定會走出來」。

當年「反國教」,黃之鋒(左二)等一批年輕政治明星展現強勁號召力,然而此次「反一地兩檢」卻依然只是靠傳統泛民政黨人士牽頭。(資料圖片)

地區樁腳疲於奔命 運動欠缺政治明星

泛民寄望依賴區議員推動反一地兩檢的宣傳,但有民主黨區議員就透露,最近同區的泛民區議員只是各有各忙,例如忙於跟進「圍標」等長期積壓的地區議題,難以分神。近期他們雖然貼出「反一地兩檢」的海報,但留意到居民之間甚少討論。

另外,綜合多名前學民思潮成員分析,現階段泛民「反一地兩檢」的動員,不能與當年「反國教」相提並論。他們認為,當年整場「反國教」運動有較清晰的推進過程,學民思潮早於2011年時已開始宣傳,加上後來年僅15歲的黃之鋒接受訪問的短片在網上瘋傳,在城市論壇與建制人士激辯的表現又吸引不少眼球,才使運動推進到2012時,能動員超過10萬市民參與,當中長期的地區醞釀與政治明星效應建了奇功。反觀此次「反一地兩檢」運動,目前主力是靠梁家傑、吳靄儀等元老級人馬「撥火」,到關注組成立時,也只是由陳淑莊等傳統泛民議員牽頭;學者梁啟智等稍為新鮮的面孔,肯定不可和當年的黃之鋒同日而語。

雨傘運動後群眾感到疲憊和無力,今年6月社民連和香港眾志發起「留守黑紫荊」行動,也鮮有市民響應。(資料圖片)

後雨傘疲勞、無差別動員漸令市民麻木 大規模社運暫難重現

此外,也有前學民成員認為,過去數年,雨傘運動等大規模群眾運動確實令群眾疲憊。同時,近年各類議題浮現時,社運界和泛民均事無大小、無差別地號召群眾上街,做法漸漸令市民麻木,如今若議題未達到切身損害個人利益的地步,相信很難再進行大規模群眾動員。該人士直言,這個現象也可體現在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前,社民連和香港眾志突襲灣仔金紫荊雕像,並呼籲市民留守的行動中。當時並無太多普羅市民響應行動,最終十多名核心抗爭者被捕及通宵扣查。

政府內部評估,一地兩檢的「民意戰」如今是政府佔上風,民間反彈的聲音亦比想像中少,泛民除了一味批評,亦未能提出有力、可行的替代方案。知情人士相信只要政府繼續「打穩陣波」,不要出錯,形勢對政府有利。政府會在暑假後向立法會提交決議案,尋求立法會授權,再尋求人大常委同意及進行本地立法。

5年過去,從「反國教」到「反一地兩檢」,群眾心態及整體政治氣氛,乃至議題本質都有180度轉變。尤其經歷前特首梁振英主政期間的連串風雨,激發群眾走上街頭的心理門檻已提高,加上政府在宣傳上亦不再被動捱打,近日政府在facebook連番帖文反駁泛民有關一地兩檢的觀點。倘若泛民仍舊「食老本」,試圖複製以往「反國教」運動模式而無新的策略,恐怕在這場一地兩檢「民意戰」無法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