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讀成eat 港大研究發現小學英文老師操「港式英語」口音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考試及評核局每年舉辦教師語文能力基準試,英文口試的達標率一直偏低。港大教育學院過去一年培訓小學英文科教師的英語發音,發現他們授課時會用「港式英語」口音,例如分不清「長元音」,將「it」讀成「eat」,「chip」讀成「cheap」等等,反映部分教師相對缺乏語音知識,特別是資深教師從未學過基本英語語音,建議政府加強培訓英語口音訓練。

港大語言及聽覺科學部過去舉行一年研究本港小學英文老師語音情況,圖為團隊成員、 英語口音研究主任何瑞清。(胡家欣攝)

港大教育學院的「港大語言科學實驗室」在過去一年多展開「香港小學教師英語語音科學化改良計劃」,先後紀錄27位來自20間小學的英文科教師授課情況。

團隊根據紀錄片段,分析教師英語語音,再舉行講座及工作坊,以一對一形式培訓教師,糾正他們英語發音及口音問題。

團隊發現,參與計劃的小學英文科教師,授課時會使用「港式英語」,有不同程度的錯誤及口音問題,包括:

1. 「雙元音」變成「單元音」,將「down」讀成廣東話「單」,「found」讀成「翻」字,「quick」讀成「隙」。

2. 分不清「長元音」,將「it」讀成「eat」,「chip」讀成「cheap」;屬短元音的「full」,拉長發音讀成「fool」。

3. 輔音不正,如「very」、的「v」音,發音像廣東話的「w」。

4. 未有留意聲調變化,如「two、three、four」只用相同聲調朗讀,令朗讀效果平板,猶如「機械人」。

何瑞清認為,本港小學教師能操純正英語口音會越好,但相似度要有幾高,則乎大眾的接受程度。(胡家欣攝)

不少資深老師從未學基本英文口音

團隊成員、 英語口音研究主任何瑞清認為,小學英文教師操港式口音,是因爲一直以廣東話框架發音朗讀英文,但未有留意自身發音問題;一些當年以兼任形式開始任教英文的教師,對語音知識相對缺乏,特別是資深教師從未學過基本英語語音。

何瑞清期望,加強本港老師相關培訓,減少下一代學習到錯誤發音的機會,「一個單字嘅誤讀,可以影響成口句子意思。」

劉泳欣老師表示,希望改良自己英語發音,令學生受惠。(胡家欣攝)

計劃教師:改良自己發音 令主流學生受惠

參與計劃的小學教師劉泳欣表示,自己在主流教育下出身,土生土長,英語發音難免夾雜港式口音。她指,小時候學英文,未有像現時學生般上學前遊戲班及經常到外國旅行,欠缺說話訓練機會。她期望藉計劃改良發音,令主流學生可受惠,從教師身上學習更標準英語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