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Google大神走 西雅圖男1年拍盡巿內346個郵筒 見證城巿變遷

撰文:陳嘉敏
出版:更新:

許多人都有特定的拍攝對象,例如是一幢大廈、一棵樹或一扇窗,為了記錄當中變化,一旦開始了就成為「心癮」,難以停下來。美國西雅圖男子彼特曼(David Peterman)一年前忽發奇想,開始跟着google地圖的標示,四出與市內的郵筒合照,並逐一上載至其博客網站(Mailboxes of Seattle)。走遍城巿造訪郵筒,令他意外發掘出城市高速建設背後最孤寂的一面,原來許多郵筒、社區正慢慢消失,或者被人遺忘。直至上月中旬,彼特曼終於完成與巿內346個郵筒合照,成為難得的城巿紀錄。

彼特曼一年前開始與西雅圖城內郵筒合照的計劃,其間他發現許多郵筒、社區正慢慢消失,或者被人遺忘。(網站「Mailboxes of Seattle」圖片)
+4

彼特曼接受訪問時坦言,「尋找郵筒並與其合照」是他做過最沒有原因的事,形容事情動機就像知名登山家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當年回答,為什麼他要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答案一樣:「因為它就在那裏(Because it is there)。」已在西雅圖住了逾30年的彼特曼,偶然發現Google可以顯示所有郵筒位置後,便征服心起,想成為第一個走訪市內所有郵筒的人。

自去年初起,彼特曼開始到西雅圖各處「冒險」。第一張相是在市內東北面的一個郵筒前拍下;隨後他又走到西雅圖的市中心、郊區隨機找郵筒合照。不過途中最意想不到的,在一些被人遺忘的地段,竟然會有郵筒。本來有郵筒的地方,就有人居住,但如今愈來愈多郵筒出現在偏僻無人的社區,則反映西雅圖正迅速向中心地區發展,「郵筒」正是此現象背後被拋棄的「受害者」。

彼特曼與城中郵筒合照的計劃在今年2月中旬完成,他與好友及粉絲在最後一個郵筒大合照。(網站「Mailboxes of Seattle」圖片)

在尋找郵筒的過程中,彼特曼還會把郵筒加上擬人化的個性,代替它們訴說心聲,例如建在圓頂教堂旁邊的郵筒,會有着嫉妒的感覺,因為它的存在被教堂的建築掩蓋了;有些郵筒則建在熱鬧的街頭,使用者眾,所以應該是快樂的;而被藏在杳無人煙處的郵筒,則會傷心寂寞。

彼特曼在今年2月中旬完成「尋找郵筒並與其合照」的計劃,把西雅圖市內346個郵筒一一拍下作紀錄。其好友與粉絲在他找到最後一個郵筒,跟他一起來個大合照作紀念。另外,彼特曼呼籲人們到西雅圖遊玩時,不妨考慮像他一樣寄信、合照,來親近一下一些早被人遺忘的郵筒。

(Atlas Obscura、Mailboxes of Se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