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昔日板間房鄰里情濃 貫徹「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撰文:蔡曉楓
出版:更新:

政府正展開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諮詢,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短中長期,以至概念性等18項的建議,歡迎巿民發表意見。近年落成單位愈來愈貴,售價則愈來愈貴,不少巿民只能租住劏房棲身。
現代社會居住環境擠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應更為密切,但有關注劏房問題的組織表示,時下劏房住客流動性高,加環境惡劣,形成鄰里間較易出現爭執或冷漠對待的情況。
反觀祖父輩成長時期的香港同樣搵食艱難,但人情味卻更濃,1953年上映的電影《危樓春曉》描寫了昔日鄰里情,戲中的唐樓住客來自五湖四海,分租單位一個房間或床位,縱使再窮仍互相關照。例如有住客不堪財困,不顧身體虛弱仍多次賣血,之後到碼頭做苦力,最終在家中突然吐血身亡,遺下孤兒寡婦。其他住客本身自顧不暇,但仍紛紛夾錢幫死者安排後事。此外,有女住客在醫院因難產大量失血,須要即時輸血保命,男住客二話不說替她付醫院費兼捐血,幸能救回兩母子的性命,貫徹「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的電影宗旨。

一眾住客抱持「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的宗旨互相幫忙,是昔日鄰里情的典範。(電影《危樓春曉》截圖)
+5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是《危樓春曉》中,的士司機梁威(吳楚帆飾)的做人宗旨,亦是這部電影的精神要旨,正是六十年代社會寫照。

電影講述分租唐樓的住客來自不同省份,職業種類包羅萬有,可謂龍蛇混雜,除了有的士司機梁威,老師羅威(張瑛飾)、舞女白瑩(紫羅蓮飾)外,其他角色還有失業工人譚二叔及妻子一家四口、前銀行職員黃大班夫婦,以及來投靠他們的表妹,最後包租婆七姑等。

戲中情節包括失業多時的譚二叔因已欠租3個月,只好不顧身體負荷不來,多次賣血換錢,並且仍到碼頭做苦力搬貨,最終卻挨不住倒下,在家中突然吐血身亡,其他住客被嚇得不知所措,只懂替他難過。而抱持「我為人人」做人宗旨的梁威,提出大家夾錢替譚二叔處理身後事,「大家是鄰居,為他身後事想想辨法吧!」,眾人於是答應合力將他殮葬。

劏房戶居住環境擠迫,加上欠缺建立鄰里情的空間,因而生活上會產生很多磨擦。(資料圖片)
+1

來到最後一幕,輪到梁威的妻子難產送院,卻因失血過多須輸血保命,可是當時的醫院要收數百元輸血費,梁威一時之間籌不到錢。其他有街坊見情況危急,願意捐血幫忙,卻發現血型不合;最後教師羅明不但義不容辭答應捐血,還替她繳付入院費,結果母子平安。

近年劏房面積愈來愈狹小,許多人連鄰居姓甚名誰都不知,不少人慨嘆舊社會這種鄰里情今日已不復再。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丘梓蕙指,現時劏房居住環境擠迫,單位與單位之間沒有公共空間,通常只有一條狹窄的走廊,沒有地方供住客聚腳彼此交流。

丘續稱,惡劣的居住環境形成很多居住及噪音問題,鄰居間投訴不斷,例如有住戶因房內空間有限,把鞋子擺放到走廊,會被指臭氣擾人及阻礙通道;而有住客夜間收工回家洗澡,因劏房間格不隔音,開水喉的聲浪已足已吵弄醒鄰居,又惹來衝突。丘慨嘆現今劏房住客面對種種微細而日常的環境問題,令鄰里間爭執頻生,「莫講守望相助,連平靜過日子都係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