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業寒冬】台作家忍痛送8萬本庫存書廢紙回收:心血變成紙漿

撰文:伍梓榮
出版:更新:

「出版業寒冬」是全球性問題,身兼《稻田》出版社社長的台灣作家李赫,日前在facebook上載了將書本送到回收場處理的照片,只見書本盡都變成碎紙,引來網上關注。台灣出版業銷售額近年「懸崖式」下降,李赫稱這次回收了8萬本書,「看這些有我心血,即將變成紙漿的書,只能故作堅強呀!」他希望由政府出面,將這些書送到海外的華人圖書館,亦有人建議公共圖書館撥出空間讓書店進駐,或是探討其他經營模式,減低出版業經營壓力。

身兼《稻田》出版社社長的台灣作家李赫,日前將8萬本庫存書送到回收場,萬般無奈。(李赫提供圖片)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台灣作家李赫在周三(16日)上載數張「紙山」相,細看發現這些都是圖書,書頁散落一地,許多已被碎成紙條,令一眾閱讀愛好者心碎。李赫表示:「倉庫爆滿,不能賣的書佔位置,還要貼倉儲費,只好忍痛交回收場處理。」他到回收場時發現除了自家出版社,還有其他出版社的書,回收場老闆也說2018年處理的量比過去多了許多。

事件引來多間台灣傳媒採訪,李赫坦言現時書本一旦被退回倉庫,多半沒有再出版的機會,書架放在卡板一年可能花幾百台幣,但其實只要賣掉一兩本書就能回本。然而,賣不掉也只能拿到回收場處理,「也是讓它可以有再生機會」,做一本書要花很多時間心力,最後要將書送到回收場是百般無奈。他提議可由政府出面、出資,或整合民間力量,購買這些書本送給海外僑校或教學中心,也可送給當地政府,轉送到圖書館收藏。

李赫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他們回收書本的倉儲費一個月約15萬台幣(約3.8萬港元),但每家出版社都不一樣,部分可能更多。當日他回收了約8萬本書,屬多年未能處理所累積下來的量,目前庫存還有約20萬本書,有些出版社每年會回收一至兩次。

隨着人口減少及電子書興起等因素,書藉銷量難比當年,李赫表示其出版社這兩年的銷售量還算可以,就他提出的將庫存書送到海外,不少網民都認同做法,但尚無任何單位和他接洽。

台灣近年的出版銷售額懸崖式下降,台財政部資料顯示,近10年的出版銷售額,由2010年的367億台幣,下降到2016年的185億,2017年略為回升,去年又再次下降。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盧欽政建議,政府除可降低營業稅,還可在圖書館撥出空間,讓傳統書店進駐,或商討其他合作形式。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