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手指塞住堤防救國?荷蘭男孩故事估唔到係咁 建雕像只為……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比利時的尿尿小童(荷蘭語:Manneken Pis)有傳其小便熄滅燃燒中的引信,從而拯救了市民,一夜成名;相似地,荷蘭一則民間故事描述一名男孩用手指堵住了堤防破洞,令該地區免於水浸,為後世銘記。可是,故事真偽具爭議性,有人說該荷蘭少年只是一個虛構的英雄。

這位英勇的少年在荷蘭斯帕爾訥丹(Spaarndam)有座紀念雕像,上頭銘文寫着:「獻給我們的年輕人,紀念那個象徵抵禦荷蘭大水的人。
 
奇怪的是,這段銘文並未寫出少年的姓名,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根本從未存在過。「象徵」這個詞選得很巧妙,因為漢斯‧布林克(Hans Brinker)的故事不僅是虛構的,起源也非荷蘭。

一位英勇的少年在荷蘭斯帕爾訥丹(Spaarndam)有座紀念雕像,上頭銘文寫着:「獻給我們的年輕人,紀念那個象徵抵禦荷蘭大水的人。」(公共領域圖/Wikipedia)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十九世紀,美國作家瑪麗.道奇(Mary Mapes Dodge)在童書《漢斯.布林克或銀色溜冰鞋》中,將此事件描繪成荷蘭的民間故事:一名荷蘭男孩在狂風暴雨之夜,整晚用手指堵住堤防破洞,使整個地區免於水患。事實上,道奇在寫這部作品時從未到過荷蘭,而漢斯和格列蒂的名字,顯然是參考了德國格林兄弟的故事。《漢斯‧布林克或銀色溜冰鞋》於一八六七年被翻譯成荷蘭語時,加註了一行字:「這則故事是作者以自己觀點而著」。

可是為什麼要建造一尊雕像,來紀念根本不存在的英雄呢?顯然是因為外國遊客抵達斯帕爾訥丹時,常常因為找不到堤防和荷蘭男孩失望,因此在一九五零年,荷蘭觀光局就蓋了一尊雕像。一九五四年,荷蘭作家瑪格黎特‧布瑞金(Margreet Bruijn)還改寫了整個故事。

【↓↓↓↓編按﹕按圖放大看荷蘭英雄男孩的故事!↓↓↓↓】

至於堤防可免除水患的事,荷蘭民族學家提歐‧梅德(Theo Meder)解釋,荷蘭沿岸城鎮主要都有土丘阻隔,內陸地區才會使用堤防來隔開河流和湖泊:「大水來的時候,泥土會浸濕,而堤防建築……光靠一根手指堵着,根本幫不上什麼忙。」

我們該給瑪麗‧道奇一個大肯定!因為她的故事獲得如此廣大的迴響,而荷蘭觀光局的「對策」,也使這受人歡迎的傳說得以永垂不朽。

《書呆子的反抗﹕為什麼你以為對的都是錯的?》,安卓雅.芭罕(Andrea Barham)著。(創意市集)

以上內容節錄自《書呆子的反抗﹕為什麼你以為對的都是錯的?》

作者:安卓雅‧芭罕(Andrea Barham)

責任編輯:許瑜珊

出版:創意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