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是學非】熊仔糖可製炸藥? 原來有得解

撰文:夏洛特
出版:更新:

熊仔糖是很危險的!即將上映的電影《盧根急轉彎》(Logan Lucky)中,企圖炸爆賽車場地庫的Joe,只用熊仔糖、低鈉的代用鹽、及洗污漬用的漂白筆(Bleach Pen),製成炸彈,成功爆破運輸金錢的地下管道。
熊仔糖真係咁「爆」?在電視節目「學是學非」中擔任專家講解、有「火博士」稱號的科技大學化學系講師陳鈞傑撰文解釋,原來現實環境中,有一項著名的化學實驗「Howling Jelly Baby」,利用熊仔糖引致燃燒兼發出悲鳴。但要製成爆炸品的威力⋯⋯就要睇睇陳博士點拆解。

多次飾演007 占士邦的英國男星丹尼爾基克(Daniel Craig),在電影《盧根急轉彎》(Logan Lucky)中飾演監犯Joe,越獄參與世紀爆炸劫案。(電影劇照)

撰文:陳鈞傑博士

在電影中,主角Joe用三種超市買到的材料:熊仔糖、代用食鹽和漂白筆中的液體,混合在膠袋中,過了一會就產生了大爆炸。Logan兄弟對於這個配方疑惑時,Joe還化身化學家,在牆上寫出化學方程式,解釋原理。到底是否能做到?

 

爆炸目標就是白色的喉管(電影劇照)

著名的Howling Jelly Baby實驗

其實Joe所用的爆炸靈感是出自很有名的化學演示實驗「悲鳴的熊仔糖」“Howling Jelly Baby", 網上搜尋很容易找到有關的影片。實驗中將熊仔糖投入高溫下熔融的液態氯酸鉀中,熊仔糖就會劇烈燃燒,放出大量火光和聲響,聽起來像慘叫悲鳴。氯酸鉀是一種助燃劑,可以供應氧氣輔助燃燒,會用於製造煙花火藥;糖果含有大量糖份,糖是可燃物質,在高溫下接觸氯酸鉀就會劇烈燃燒。Joe在牆上所寫的化學方程式,就正是在解釋這個實驗的原理。
 

熊仔糖做實驗時,會發出悲鳴聲,所以成為著名的Howling Jelly Baby實驗。 (網上截圖)

注意:請勿隨意嘗試,必須在導師指導下才可試驗。

但是Joe的化學理解還是差了一些,以他的配方其實是不可能做出爆炸的,因為其中有五大錯處:

  1. 代用鹽溝漂白水溝唔成氯酸鉀

在電影中Joe聲稱混合成份為「純次氯酸鈉」的漂白筆液體和成份為「氯化鉀」的代用食鹽可以經過「離子交換」形成氯酸鉀。其實這是荒謬的,因為次氯酸鈉(NaClO)和氯化鉀(KCl)中的「氯」對比於氯酸鉀(KClO3)中的「氯」都屬於較低的氧化值,若然要轉化成氯酸鉀就必須加入相當強的氧化劑;然而Joe的配方中卻沒有合適的氧化劑。

再者,其實氯酸鉀中有助燃成份的只是「氯酸」離子,而鉀離子在助燃中並不重要,換成鈉離子是一樣可以的,所以加入代用鹽(氯化鉀)其實毫無用處。

電影中Joe因有病,所以選低鈉的代用鹽,成為爆炸材料之一。不過,火博士就話未必啱用。(視覺中國)

  2. 配方中水份太多

火藥必須是乾燥的粉末,受潮的火藥很多時候會點燃失敗。Joe的漂白水筆液體中的成份其實不是「純」次氯酸鈉,而是濃度約5%的水溶液,有90%以上的成份是水。在這樣潮濕的情況下,火藥還能燒著是不可能的。

 

漂白筆常用於清潔衣領,當中的化學成份想製成爆炸品,水份就太多了。(網上圖片)

  3 糖果太大粒無法產生爆炸效果

就算是有了氯酸鉀,加入大顆粒的糖果也不可能做出火藥的。火藥做成粉末狀態,是為了大大增加助燃劑和燃料的表面面積,令它們有很好的接觸和混合,提升反應速率,達到瞬間燃燒。但大顆粒的糖果表面面積太小,所以無法達到爆炸所需要的反應速率。 

 

熊仔糖老幼咸宜,竟然可以製爆炸品。真係估你唔到!(網上圖片)

  4. 沒有加熱或提供能量

火藥在常溫中不會無原無故燒起來,因為缺乏令反應啟動的「活化能」。一般可以由加熱,火種甚至撞擊提供。 但片中膠袋中物料突然自動爆炸的情況,就不太可能出現。

Joe將熊仔糖、代用鹽同漂白筆的成份放入膠袋,製成爆炸品。火博士指膠袋太薄,未能出現爆炸效果。(電影劇照)

  5. 膠袋包裝爆炸物料太兒戲

由火藥要得到爆炸還得把它密封在一個厚身堅硬的容器內;爆炸的一刻就是火藥在這「彈殼」內部燃燒,並產生大量氣體,令內部達到極高壓力而爆裂時的衝擊力。電影中,Joe所用的膠袋以及膠囊既不是耐壓材料,也有很多不受力的弱點,所以就算是點燃了火藥,估計壓力也只會馬上破壞膠囊。所以除非使用了有一定份量的炸藥(例如TNT(三硝基甲苯)), 否則不可能得到畫面中的高能量爆炸

由此可見,現實中用這些材料是無法做出火藥引起爆炸的。最多只會係一堆半溶又掉色的橡皮糖浸在散發濃烈漂白水氣味的咸糖漿中。

火博士陳鈞傑(右二)在《學是學非》中解答不少是非精的難題。(火博士FB)

作者:科技大學化學系講師陳鈞傑(Jason);「學是學非」節目擔任專家講解,有「火博士」稱號;今年獲香港科技大學頒發卓越核心課程教學獎。

《香港01》 獲作者授權轉載,大小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