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社工爭特首選委:解決個人問題,要社會改革,直視制度根本

撰文:何潔泓
出版:更新:

24歲的社工賀卓軒與街坊同行,報名出選社福界特首選委。他回想數年前報讀社工,只為「想幫人」。但慢慢接觸社會後,才知道「幫人」不止是解決個人問題,更要從整個制度去看:「香港其實好有錢,但錢都落在1%人身上。你去踢一場波,班主、球證、旁證都是他們的人,其實你點踢都不會贏,所以基層街坊要捉緊每個爭奪權力的戰場。」

社工賀卓軒說:「選舉這個戰場是很醜陋的,走入這個制度,就要坦白承認它的不公。」(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重視候選人想法 不是 Anyone but CY

「社福同行」帶着六個社福議題、九大訴求,向特首選委進發,訴求主要包括「廢除功能組別」、「反對人大831決定」和「打破貧富懸殊」等。他們與「民福陣線」、「長權」、「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和「社工復興運動」組成社福聯盟。若果成功當選,團體會爭取機會遊說特首候選人,爭取落實於民生及政制的訴求。

賀卓軒解釋,他們絕對不支持梁振英連任,但也不是「Anyone but CY」。他強調,只有有特首候選人的想法能夠完全符合團體的政綱訴求,選委才會考慮投票。

「社福同行」共有十八人出選社福界特首選委。(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的富足建基於他人的貧窮」

賀卓軒沒有深思高調參選、帶明確政治立場會否為他日後搵工帶來阻礙,只是深信「要承擔與街坊同行的責任」,而現時的工作機構有政治創造空間,便走去參選。

他成長於小康之家,讀書時因行為問題屢見社工,長大後基於「想幫人」報讀社工,到過職工盟和街工實習。落區接觸過基層工友,他漸漸反思,「我自小生活無憂,家庭背景在市場上有競爭優勢,便不會多想貧富問題。長大後發現養大自己的資源,原來是建基於別人的貧窮。」

賀卓軒遇過無數基層街坊與工友,深知貧窮並不是他們能力不足,而是老闆持續剝削勞工以累積財富,社會的遊戲規則本身並不公平。他回憶:「見到住在劏房的人,就算努力打工,薪金都很低微,遠遠追不上年年加租。」他認為只看貧窮率、關注基層住屋、不斷關心貧窮那一群人是不夠的。真正解決「貧富懸殊」、糾正傾斜的制度才是重點,他續說:「其實香港整體好有錢,只是財富嚴重不均,金錢透過剝削流到1%人身上,然後99%大眾活在富人統治之下。」

他知道制度繼續運作下去,基層工友將永遠不會有合理的回報。於是更加投入政策倡議,深信資源要以公義原則再度分配,便與民間團體推動跟隨「富者多付」的稅制改革,如增加利得稅、股息稅和資產增值稅等。

賀卓軒(左)和全港首位控告業主的劏房戶權哥(中)將一同參加社福界特首選委,並主力關注貧富懸殊問題。(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坦白承認走進醜陋的選舉

進入小圈子選舉,賀卓軒自覺並不代表「香港人」、也不代表「社福界」。他無奈地說:「在這場選舉,絕大部分香港人都無權投票。社福界好多活動工作員、福利工作員,每天在前線工作,卻因為不是註冊社工而不是選民。一日沒有公平的政治參與權利,我也不能代表他們。」他頓了頓續說:「這個選舉戰場是很醜陋的,走入這個制度,就要坦白承認它的不公,但我們要進入不公去把一點點權力爭奪過來。」

參選不易,他們遇過社工圈子的奇異眼光,「有老一輩的社工不相信基層街坊適合做選委,質疑他們沒有足夠定力和專業判斷力,去面對特首候選人的拉攏與游說,擔心街坊一旦成為選委,便容易被利誘。」他搖搖頭續說:「即是說基層街坊不配擁有這個權力。」

賀卓軒知道,制度繼續運作下去,基層工友將永遠不會有合理的回報,於是更加投入政策倡議。(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社工不止解決個人問題

「其實服務使用者勇於實踐理念、正面介入政治,還有比這個觀念更正確的事嗎?」這位24歲的年青社工正在抵抗一種常態。

六七暴動後,港英政府積極引入社福制度,大量培訓社工,讓機構與政府成為「夥伴」關係,藉以減少社會矛盾,加強管治認受性。結果大家都知道「有事就要搵社工」。

基於這套模式,社福界的主流操作,一直是解決服務使用者的困難,於是社工自然會把社會現象歸咎於個人問題,「有些社工會覺得,你窮,是你不夠勤力吧?你由有錢變沒錢,是你眼光不準、投資失利吧?然後就會叫街坊自我增值、努力進修,以緊貼適應社會脈搏,脫離苦海。」

但賀卓軒深信社工不止要解決個人問題,更要提出社會改革,直視制度根本。他直言:「我堅信社工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坦誠面對自己,也不能逃避社會實況。」所以他從不忌諱與街坊討論時事,「有人覺得社工用專業角色去談議題,是洗腦式討論,街坊若果搭不到咀,就唯有信你個套。其實這樣是低估了他們的水平,從而逃避去講生活中的政治。我的經驗是,雙方能夠在意見不合當中爭論,才有機會走出困局。」他相信走入民間的辯論可以帶來思考,思考可以帶來出路。

賀卓軒認為社工應當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不能逃避生活就是政治的社會模樣。(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參選意義:社福議題播種

香港局勢紛亂、基層生活苦困,有什麼出路?賀卓軒不是追夢的樂觀少年,他知道理想與現實的分別,揼石仔的組織過程是漫長的。他曾說過「擺一萬次街站都總會有幾個街坊走過來」。這話確是誇張,但算是描繪了社會組織者的氣餒與灰心。

他知道今次出來參選未必會選到、特首候選人也不一定理會你主張的議題、甚至即使泛民主派全選數到也最多只有300席,剛好四份一。然而他道:「有意義的地方不在選舉,而是我們在過程中帶出來討論的社福議題。今次播的種子會漸漸變成日後籌碼。雖然大家時常說『播種論』,10年前、5年前、來到今天的每次運動都說要播種,但若果看清事實,這從來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他的社會願景,是基層終究可以自由地做到自己想做的事。願景太過遙遠,問他會否在觸碰到之前就被社會磨蝕。他仍然答得有火:「我早已清楚,組織工作可能要50年、100年。你當我是歷史的微塵,但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可以發揮的戰場。」

「社福同行」爭取訴求
實現雙普選
廢除功能組別
反對人大831決定
不支持梁振英連任
推動使用者政治參與
打破貧富懸殊
改革整筆過撥款
支持全民退休保障
重啟社會福利規劃

貧富懸殊
改革稅制,實現公義財富分配
落實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全面改善綜援制度
公佈最新閒置土地名單
善用閒置及市建土地興建資助房屋
空置校舍改建中轉屋,讓輪候公屋逾3年市民入住
設立租務穩定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