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焦慮】36+組別女生壓力最大 部份「患者」歸咎自己外貌 

撰文:余婉蘭
出版:更新:

有人單身活得益發亮麗自在,有人單身一味往情緒低谷裡下陷,終日問這條問題:「是否我有問題?」因為終日尋愛不獲,又被家人的「催婚咒」窮追猛打,長期陷入負面情緒,慢慢形成了焦慮與抑鬱。

36歲或以上壓力最大

臨床心理學家及藝術治療師黃曉紅博士表示,這類為數不少的求診個案,占整體求診數字5%,多為28歲至38歲的單身女人,白領、專業人士,也有富家女等。她們面對外與內的壓力「夾擊」,自覺孤單寂寞,不想獨身之餘,親朋戚友反反複複催婚與鄙視,每到大時大節,緊張、抑鬱和焦慮等強烈情緒來襲。她們故意避開人群,受困於負面感受,傷心痛苦,容易與家人因為一兩句難聽說話而「開火」。大時大節也最難找到朋友陪伴,孤單感更為強烈。

尋愛不果,又被家人催婚,單身女人有什麼心事?(iStock)

「有部分女士前來求診,因為愛情不如意,歸咎自己外貌、性格或能力比不上別人,打擊自信與自尊心。別人雙雙對對,自己隻影形單,愛胡思亂想,積壓傷感,大大影響了生活與工作表現。」黃博士指,台灣學者曾研究過單身女士的心理健康,發現不同年齡組別於面對壓力事件、自我強度及心理健康有差異。如面對催婚等社會壓力,28歲至30歲的組別,比31歲至35歲為低,36歲或以上的組別壓力最大。其中一個原因也與生育年齡有關,年紀越大,對於尋找伴侶越感失望,懷孕的希望也見渺茫。

【講男講女】單身過年最怕被問婚事? 偽獨女:沒人問更可怕

絕望表現:求神問卜/誤墮騙局

黃博士也從個案中見過兩種表現類型,一種是將單身訴諸宿命論,覺得緣份命中注定,找算命、塔羅或求神問卜,出於對愛情極度渴望但沒有辦法實現的絕望感,於是尋找「更高存在」的幫忙。也有人從宗教尋找慰藉,「宗教有安妥人心的作用,祈禱令你感覺內心平靜,減少擔憂和焦慮。但一旦變成非理性或迷信,如『我好想要啊上帝你給我吧』,就不太好了。」黃博士說。

另一種也值得留意,單身女士因極度渴望而不可得,當陌生男士獻殷勤或甜言蜜語,就會少了戒備,容易缺乏理性分析,一頭誤墮騙局。特別大家開始以交友apps或網絡認識對象,增加受騙風險,黃博士見過不少這類騙財又騙感情的個案,提醒大家,要理性分析對方的意圖,當局者迷,應適時詢問第三方的意見。

極度渴望但無法實現的絕望感,令不少單身女性尋找「更高存在」的幫忙,但單身由許多客觀條件影響,不只是個人的問題,最重要是建立自我價值。(iStock)

抗衡孤獨:找支援網絡/自我滿足

「即使你所有條件都很好,不代表能拍拖或結婚。許多客觀原因影響。」黃博士說自己不會給「False Hope」給求診者,說什麼「有志者事竟成」或「一定搵到」之類,而是幫助她們找回自己,確定自我,並建立內在價值與力量。

「越單身久,越會用外面的價值系統衡量自己,越覺得自己差。外在因素不利自己,如沒有朋友陪伴,家人又催婚,大時大節無法寄情工作時,至少有內在價值撐起自己。」黃博士說。

「有求診的女生曾心灰到計劃買姑婆屋,後來寄情跑步,慢慢多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雖然未找到男朋友,但過得比以前開心,因多與別人交往,多了認識異性的機會,多一份希望。」她認為,懂得為自己找社交活動或嘗試多做運動,找回外在的支援網絡(Support system)及自我滿足,對調節心理狀態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