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充權教室:洪水橋村民 為祖屋而戰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天水圍「嘉湖山丘」泥頭有4層樓高,那裏埋藏的是工地負責人「忽得超」李錦超的戰績,也是被收地居民的生活。報道指,「忽得超」還沾手洪水橋新發展,難保哪天洪水橋菜農、鵪鶉飼養戶、年過半百的原居民安享寧靜的生活,也只是一堆泥頭。自從特首於2007/ 08年度的《施政報告》當中,宣布籌劃洪水橋為新發展區後,洪水橋的村民忽然在安穩生活中驚醒。
攝影:龔慧

政府預計洪水橋發展區將於2024年起陸續有居民遷入。(資料圖片/龔慧攝)
原居民逃得過「滅村」,但逃不過「滅祖」。由於政府決定以西鐵路軌為界,路軌往後的地方將不納入田心村的範圍。(龔慧攝)

「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於2011出台。洪水橋新發展區計劃聯村關注組(下稱關注組)於2013年成立,代表亦園村、田心新村、莆瓜嶺村及石埗路尾村的居民。7名核心成員原本各有不同生活,為何會走在一起,為村民發聲?

政府計劃把洪水橋發展為「門廊市鎮」,於2020年起興建商業中心、住宅大廈等,範圍達714公頃。由於位置鄰近新市鎮及港深西部公路,預計能與周邊地區發揮協同效應。

5條非原居民村將用作發展

計劃涉及共22條村,其中5條非原居民村,包括亦園村、田心新村、新生新村、石埗路尾,沙洲里二村,將用作新發展區用地,其餘17條原居民村落將被保留。可是,聯村關注組的成員除了非原居民外,還有田心新村的原居民。

原居民逃得過「滅村」,但逃不過「滅祖」。由於政府決定以西鐵路軌為界,路軌往後的地方將不納入田心村的範圍。即使有村民擁有逾3000呎祖屋,亦有機會被剷平。

原居民河伯的祖屋位處政府發展土地,他感嘆即使祖屋有300 年歷史,亦有機會被夷為平地。(龔慧攝)
即使有村民擁有逾3000呎祖屋,亦有機會被剷平。(龔慧攝)

計劃盲點:人口增加 加車卡無法紓緩交通壓力

洪水橋居民的訴求主要圍繞住屋及土地賠償。惟關注組成員何開發認為,想拖延甚至推翻政府的計劃,便要找到政府現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故交通運輸才是整場抗爭的關鍵。

「我們發現第二期諮詢文件指出,日後的人口數量多達21萬,交通卻沒有實際的支援措施,便質疑政府的資料是否真確。」

洪水橋新發展區將增加60,100個住宅單位,預計人口多達215,000人。發展局稱為紓緩人口增長,新發展區將興建洪水橋西鐵站,西鐵的車卡則由7卡逐漸增至8卡,載客量將增加至少14%。此外,當沙中線的大圍至紅磡段通車後,現有馬鞍山線會從大圍經東九龍連接西鐵線形成「東西走廊」,能增加60%的載客量。

何開發指政府的報告不切實際。他於去年10月向政府提交一份共22頁的文件。內容主要指政府錯估西鐵的載客量,以及直指「東西走廊」與西鐵載客量並無直接關係。

他直斥,政府完全漠視西北區跨區上班的問題。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西北區跨區上班上學的比率達44.57% ,即每日有49萬人跨區上班上學。以現時西鐵載客量每日僅36萬人次﹐即使新設的8卡車廂亦無法紓緩如此龐大的人口壓力。

「政府根本在偷換概念,西鐵線最頻密的班次為每小時20班,現時已達飽和狀態。但政府於每次公開論壇上,竟把『東西走廊』與西鐵混為一談,聲稱西鐵載量可增加60%。面對額外增加的人口,將來的交通運輸根本無法應付。」何開發表示,現時正等待政府的回應,若然政府無視關注組對交通問題的質詢而通過計劃,他們將申請司法覆核。規劃署的代表指,現正整理居民的意見及訴求,並計劃於2016年底至2017年初刊憲。

洪水橋新發展區將增加60,100個住宅單位,預計人口多達215,000人。(龔慧攝)

抗爭還未開始

洪水橋新發展區計劃牽涉住屋問題外,還有棕土和農地等議題。關注組在22條村落當中,僅聯繫到4條村的居民。距離刊憲僅餘一年,村民的聲音至今仍未足以引起社會關注,向政府施加壓力。洪水橋發展計劃會否掀起另一場抗爭,有待觀之。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逢周五出版的《香港01》周報,請即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