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山系女】攀山涉水尋動物芳蹤 出手繪書記錄香港野外動物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時興行山,穿一身牌子運動裝,或一身文青打扮,在山上「打卡」。葉曉文也上山,但她走山澗不走石屎路;她四肢並用,如動物般匍匐,總是帶着一身泥濘回到城市,為的是記錄香港原生植物,以自己的筆觸畫下它們盛放一刻;她從古書找出典故,將科學與文學結合,出版了兩本記錄香港原生植物的書籍。這次,她再次上山,卻是為了偶遇動物,將那電光火石間的一瞥記錄。一次,她獨自在野外露宿,傻傻的以為這可體會野生動物的感受。

花與Human自小有緣,她自小已在家中種植。(呂嘉麗攝)

為尋花獨自上山

葉曉文(Human)笑說,對於「山系女孩」之稱感到於心有愧,因為她是80後,已經「三字頭」。但Human明明仍是個女孩——遇到小葵花鳳頭鸚鵡,她會高聲歡呼,看到花朵被工作人員誤毀,會揪心的喊:「哎啊!佢仲未開花㗎!」Human身形嬌小,穿一件淺藍裇衫,卡通小兔在衣襟間探出半個頭來。可別小瞧此女子的膽量。為了見識更多花朵,她多次一個人獨自上山,甚至露宿野外一宵。

2013年,她出版《尋花》一書,搜羅五十種香港原生植物,以水彩手繪圖文並茂介紹。口袋大小的書本,行山隨帶,像一本手冊,遇到花朵對照,可加添不少趣味。《尋花》之後,Human在2016年出版《尋花2—香港原生植物手札》,收集更多因花期而在第一部錯過了的花種,許多是罕有品種。

結合科學與文學

書中每種植物皆配有紮實資料如學名、科名、種類、習性、花期、生境、地點及有關植物法例,但《尋花》可不是一本科學書,除了其畫風清新柔和之外,Human為每種花朵搜來古今的小故事——傳說、典故、民間用法等。

Human大學時讀中文系,善旁徵博引,由先秦時代的《詩經》、《山海經》,至當今的金庸小說,皆穿插於作者行山尋花的見聞之間,讀起來饒有趣味。《本草綱目》雖是藥學書,卻仔細形容了大量植物,是用來佐證植物品種的一大「好幫手」。故此,Human這系列的書籍便作了一個貫通科學與文學、古代與現代的「中間人」,欣賞與實用價值兼備。她說:「市面上介紹動植物的書以科學角度為主,讓人感覺不太親切。所以我想以另一角度切入,而中文便是自己的專長,多一點side track的小故事,希望令讀者閱讀時更立體。」

Human的新作,貫徹手清新柔和的手繪風格。(三聯出版社圖片)
+2

為了解野外動物的生活感受野外露宿

早在籌備《尋花》和《尋花2》時,Human已跟出版社商量過可以出版有關香港野外動物的書籍。故幾年間每次上山時,她也一併拍照記下偶遇的動物姿態,最近推出新作《尋牠——香港野外動物手札》,維持一貫風格,但這次也記錄非原生但常見的野外動物。書中五十種動物除了極為罕有穿山甲,皆有跟作者打個照面。

她在序寫道:「沒有刻意尋覓,或根本不能尋,有別於植物的不遷,鳥獸是流動的能量,在牠們面前人類既粗心又遲鈍,彼此即使遇上,往往也只是匆匆一瞥。」動物不同植物,不會常在同一位置「等人」,只能靠「上得山多終遇虎」,平常心等待偶遇一刻。她曾與友人直面帶毒性的眼鏡蛇,也試過獨自一人在山澗遇上同自獨行的小野豬,雙方對望半分鐘,小豬才忽地疾走。這些和動物間的非語言交流,叫Human份外珍惜。

初春某日,大概10度左右,Human為了解野外動物的生活感受,獨自在大帽山溪澗分源位置上的大石上露宿一宵。此舉聽上去,叫人想起國際著名保育學者及黑猩猩專家Jane Goodall,與猩猩共同生活多年。不過,Human坦承:「藏匿睡袋中,時刻帶着警戒」,「說到底還是有人的恐懼,任憑如何逞強,始終抹不掉女性懦弱,黑暗來臨之前,意識到孑然一人,最終還是在澗邊怕得哭哭啼啼。」第二天,澗中生物如常暢泳:「我失神地返回文明,終於醒悟到,即使如何親近大自然,我也只是過客,動物卻是確切落戶的原居民。」

今年初春,Human在這裏露宿一宵。(受訪者提供)

望行山客不要騷擾自然生物

野外動物或許難尋,Human建議有心人不防行山時多使用五官留意身邊細節:「如果草間有不尋常的郁動、有些東西踩斷樹枝,便有可能是動物經過了。」Human帶記者遊香港公園時,聽到小葵花鳳頭鸚鵡叫便着記者留意:「只要放耳細聽,便會發現牠們無處不在。」

愈來愈多人行山,Human最希望行山客不要將垃圾留在山上:「見過有牛會摷垃圾食,但牠們未必識分辨什麼可以食,結果膠袋也吞入。」她又說,如見到蛇:「即使是毒性,你沒有踩到牠或逼得牠無路退,牠一般也不會咬人。給牠一點時間,牠便會走開。其實牠們也怕人。」

為了尋花和尋「牠」,Human試行過無數山澗,試過在瀑布邊跣腳差點喪命。Human最近終於去學游泳。她的下一個目標是記錄香港的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