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老新人】老人院第二代接班 屯門新建院舍如大學宿舍兼有spa

撰文:謝慧心
出版:更新:

香港人口老化已經被社會談論至老掉大牙,新血新橈新觀念十分渴市,說是來到「接班」的時候,是太早還是太遲?
80後兄妹羅秉業及羅凱寧是香港「文化村」集團的第二代接班人,家族自2001年踏足長者復康用品及護理安老院業務,十年前集團「換班」,留學於美國的兄妹倆接手後,銳意為這個一直不為前線工作者、公眾甚至投資者歡迎的行業,注入新想法。
2019年他們將於屯門虎地開辦全新的護理安老院,是政府自2003年推出免補地價鼓勵發展商興建安老院舍的政策以來,首個成功的私人項目。兩兄妹希望這是一間如大學宿舍般的長者住處及退休社區,如此面貌的老人院,會是怎樣的異想?
攝影:吳煒豪

紅磡的首間院舍,當年為增加私隱度,將床位屏障加高。(吳煒豪攝)
哥哥羅秉業(右)與妹妹羅凱寧希望未來安老院舍服務更生活化,讓長者有較自主的生活模式。(吳煒豪攝)

這對80後兄妹,一派生意人的模樣,與安老行業嚴肅的風格堪稱互為呼應。建築師父親羅守弘於2001年創辦公司,有見人口老化,將旗下品牌「文化村」定位做安老業務,包括長者復康用品及護理安老院,首間院舍2002年在紅磡開業。
 
走進不受歡迎的行業
 
家族踏足經營安老院的世界時,兩兄妹只有十幾廿歲。哥哥羅秉業說,在那年代的老人院,大都只滿足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父親認為老人院可以進步一點。於是創辦老人院時,將院舍設計定位為全院獨立「房間」,增加私隱,當年屬全港首創。其後,他們曾於堅尼地城、油麻地開院,僅紅磡總院營運至今共16年;現另一分院位於西營盤,都定位為全私營、中規模的護理安老院。
 
這些年來,香港人口老化情況不斷加劇,對安老院舍的需求有增無減,然而,許多人覺得本地老人院服務質素參差,更有不少令人失望。他們於美國留學,先後畢業回港後,在這個社會背景下,接手這門家族生意。「整個養老行業在香港並不受投資者歡迎,租金貴、人工貴都是致命傷。」妹妹羅凱寧直言,安老院舍是一個營運成本很高的行業,「是好難突破,如果再沒有人花錢去提升服務的話。」

可以在直屬自己的地皮興建安老院舍,在香港是很罕有,以往市面上只有非牟利機構才有此機會。
文化村董事總經理羅秉業

免補地價 屯門虎地建七層護理安老院
 
在這十年八載以來的「接班」歷程,邊學邊做,也帶著新想法,希望實踐屬於他們這一代的理念,例如安老院舍除了是個為老人提供護理服務的地方,更應是個有生活感的長者住處。羅秉業透露,現正於屯門虎地、近嶺南大學的後山,興建一幢樓高七層的護理安老院舍,以退休社區、酒店服務式住宅為市場定位,預計2019年啟用。院址前為集團合資購入的農地,經政府「鼓勵在新私人發展物業內提供安老院舍院址計劃」獲豁免地價,改變用途作安老院舍。這個項目亦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在網誌提及,計劃自2003年生效至今的唯一成功個案。
 
「可以在直屬自己的地皮興建安老院舍,在香港是很罕有,市面上只有非牟利機構才有此機會。」他們補充,除了地價成本,安老院舍營運成本亦非常高,投資期長,對一般私營發展商來說利潤並不可觀;加上香港專注養老業需要並同時作為營運者的私人發展商,在計劃公佈至今並不是太多,這是計劃推出至今,只有他們一宗成功個案的原因。

位於屯門虎地的新安老院舍,是政府2003年推出免補地價鼓勵私人發展商興建安老院舍政策下,首個推出的項目。(由受訪者提供)

鼓勵在新私人發展物業內提供安老院舍院址計劃(Scheme to Encourage Provision of Residential Care Home for the Elderly Premises)於2003年推出,鼓勵發展商在物業內加入合資格的安老院舍,在土地交易時(如契約修訂、換地或私人協約方式批地等),若發展商願意加入一些契約條款,可獲得豁免繳付地價。院舍會按發牌機制,由社會福利署規管。
計劃中,政府不會資助建造和營辦的費用;院舍落成後將成為發展商的物業,只要院址是用作安老院舍用途,發展商可自由把院址出租或出售,或自行或委託機構在院址內營辦安老院舍。發展商/經營者可按市場情況,自行釐定收費。

羅秉業透露,項目預計提供280個床位,屬中等規模的護理安老院舍,兼顧低度、中度至重度護理需要的長者,三者比例現仍商議中,或作平均分配。安老院舍單計營運上的投資金額達千萬,回本期暫難以評估。

整個養老行業在香港是不受投資者歡迎,香港租金貴、人工貴都是致命傷,是好難突破,如果再沒有人花錢去提升服務的話。
文化村董事總經理羅凱寧

如大學宿舍的長者社區? 「試吓跳出框框諗」

院舍座落在嶺南大學的後山,因地利之便,構思院舍時讓他們聯想到大學宿舍。「如現代的退休社區,低度、中度至重度照顧的長者會用樓層分開,低度護理的長者會有私隱度。」羅凱寧指,院舍的性質及牌照為護理安老院,但除了提供護理服務外,營運及市場定位會採納酒店式服務的理念,成為另一種「長者住宅」的模式。她形容構想中的服務設計,對於身體狀況穩定的長者,院舍生活模式可以如郵輪旅遊般:「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作息,院內會有spa、美容、髮廊等,與現在的安老院模式很不同,希望探索(老人院)更生活化的可能性。」有別傳統安老院,新院舍設計著重空間感及長者的社交生活,會鼓勵居住長者多於公共空間活動,「就如大學住hall那般。」

「聽過在外國,有老人家會選擇住酒店,因為在那裡,別人會待你為hotel guest(酒店客人);老人院給予太多額外的護理,會令人每日都覺得自己在老人院。」她希望這間暫未命名的安老院舍,會讓入住長者有更自主的生活方式。

新院舍的地段鄰近嶺南大學,「想與社區有多些連結,不只是自己做老人院。例如可以有café, 學生轉堂可以過來坐坐,與老人家傾偈都幾好?」她指,亦正考慮讓院舍內的健康長者到大學上課之可能性,「試吓跳出框框去想。」

老人院不只有護理員工,未來還有社區經理安排長者的社區生活,亦是另類異想。(吳煒豪攝)

收費較現時院舍高3至4成 活化老人院設community manager

異想容易,落地就是很實際的收費定位。他們估計,收費會較現時院舍高約三至四成,預期月費定價介乎每月2.5萬至4萬,是參考香港同類中、高端型安老院舍後訂定,「若我們這個定位正確,退休教師或專業人士或會有興趣。」羅秉業說。

他們認為,傳統安老行業比較保守,經營方針都是由營運者的角度出發,尤其偏重於成本控制,「市場現有的養老模式未能滿足日後的需要,希望提供另類養老服務,同時吸納年輕一代加入行業。」想活化老人院,先要活化團隊,他們的構想是由職稱開始。「可能不只有PCW(護理員)、HW(保健員),也有Floor Manager、Community Manager?」羅凱寧說。

羅秉業坦言,元朗將有另一大型安老院舍項目落成,「大家都在競爭人手,要請本地人照顧長者,都是同一班人。」他們希望新營運模式,可以吸引年輕人入行,「我們不只要sell客,也要sell員工,要傳達這些理念需要有前瞻性、有活力的員工,招聘時也要多花心思。」這間「另類」老人院,對本地的安老服務將會帶來不少有趣的實驗,是否能夠突破許多梗局、悶局,也許市場將會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