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媽媽.上】17歲意外懷孕停工停學湊仔5年:常被標籤冇用 

撰文:徐嘉蒓
出版:更新:

5年前,Angela17歲,認識了當時24歲的男朋友,墮入愛河後不久便意外懷孕。記者問她當時可有徬徨害怕?她遲疑地回答:「唔識驚㗎啦嗰時已經。」
萬幸在開初沒有遇到任何反對聲音,男朋友願意負起責任,夫家也分擔照顧小朋友的責任,連母親也支持她,「生啦,冇所謂啦,你搞得掂就得。」但真正的衝突在她產後才陸續浮現——婚後,她與夫家同住,因為年輕,被挑剔沒有照顧好子女,也逼放下工作和學業。
「年輕媽媽喺社會得到太少關懷同諒解。」當說起未成年少女意外懷孕,成為年輕媽媽,社會總會不客氣地給她們很多負面評價。但批評過後,誕下一條新生命之後的漫漫長路,她們需要怎樣的支援和陪伴?鮮有人關心過。
攝影:鄧倩螢

現年22歲的Angela一頭啡金色長直髮,配戴有色隱形眼鏡,身穿熱褲,打扮與一般青春少艾無異。但左手手指上的鑽戒,突顯了她的另一種身分——兩子之母。Angela在五年前意外懷孕,當時男朋友和她註冊結婚,負起養家的責任。現在她有一名5歲大的兒子和2歲半的女兒,生活簡單美滿。但由意外懷孕,至子女都上幼稚園的這幾年間,也不是一直風平浪靜的。

Angela曾停工停學長達四年,孩子和家庭成了生活唯一重點,直至近日才有機會重投工作,成為縫紉「學徒」。

婚後寄居夫家 產後半工讀被質疑懶湊仔 

「相處好,同住難。」她在婚後與男方家人同住,朝夕相處,本來她和夫家認識不深,矛盾漸生。尤其在養育子女的概念上更見明顯落差,長輩著重孫兒的感受,她則著重子女的規矩和禮貌,「例如老人家會覺得,呢個玩具係我個孫玩緊,有人來爭,我會教個仔大家一齊玩,但老人家會覺得做咩畀人玩,都唔畀個仔玩。」

加上,在產子後半年,她有見家人弄孫為樂,也能抽空照顧小朋友,決定外出工作,一邊當麥當勞的兼職服務員,「洗廁所、抹枱、清潔課室、送信,總之咩都要做」,一邊以半工讀方式,繼續完成因懷孕而一度停學的文憑課程。一天下來,剩下只有3、4小時和兒子相處,她逐漸聽見質疑的聲音,「有人會話,有人幫你湊,係你自己懶,唔跟埋去湊……但我唔係唔湊,都唔係唔想湊。」

Angela經常止不住笑,但當一談及與家人的衝突時,便會感觸落淚。
因為我哋年輕,會畀人感覺唔識湊小朋友,覺得我哋好冇用。
年輕媽媽 Angela

「唔想畀人睇死」 停工停學照顧兒子

面對質疑,她會沉住氣,因為明白其實長輩也是疼錫自己的,所以不去爭辯和解釋心中的想法,也不會主動和丈夫訴苦,「佢做嘢辛苦,嗰時得佢一個人做嘢,維持成個屋企。」但心中的鬱結不會自行紓解,日積月累下,雙方終起爭執。最終,她選擇了妥協,和丈夫搬出來住,也因為不服氣而放棄工作和讀書,自己一手一腳全職照顧小朋友。

「我嗰時得廿歲左右,覺得讀書、進修遲啲總有時間可以做,但𠵱家唔想畀人睇死湊唔掂小朋友。」已經是四年前的往事,今日兒子都已經五歲大,但說起那時的委屈,Angela還是止不住落淚。

談到社會上對年輕媽媽存在很多標籤,Angela說,從不同的報導,也可感覺到大眾對她們不友善,「因為我哋年輕,會畀人感覺唔識湊小朋友,覺得我哋好冇用,叫我哋交俾長輩湊。」但她性格豁達,對這些標籤嗤之以鼻,「理得佢哋講咩就講咩,我知我唔係個類人就得。」

Angela勤儉、持家有道,最近更將女兒的舊衣弄成「百家被」,不欲浪費。(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她的確說到做到,每天全天候照顧子女,由他們起床打開眼睛的一刻起,直至晚上上床睡覺,無一刻空閒。「起身,沖奶畀佢飲,然後煮通粉,帶佢出街玩,陪佢瞓覺,瞓醒又玩一陣啦,然後再瞓覺,再食晚飯,然後就瞓覺,咁就一日㗎啦。」Angela一口氣說完也止不住笑,說得輕鬆,但明明是瑣碎又繁重的生活節奏,眼前這位22歲年青人說應付得來,「我唔想衰畀人睇。」

與家人反目、和伴侶分開時等同零支援

「好多人會尊重佢哋無謀殺到一條生命,但唔係完全支持佢哋。」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風信子行動」團隊主任、社工林燕珊指出,現今社會普遍對年輕媽媽沒有太多關懷和諒解,「覺得有咩問題佢哋自己解決,或者應該搵屋企求助,但屋企係咪一個搵到資源嘅地方呢?」

好多人會尊重佢哋無謀殺到一條生命,但唔係完全支持佢哋。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風信子行動」團隊主任林燕珊
林燕珊認為,現今福利政策沒有提供專為年輕媽媽而設的支援服務。

「風信子行動」在2007年開始,專為22歲以下、意外懷孕的年輕媽媽提供全面、長期支援服務。林燕珊表示,年輕媽媽由懷孕、誕下嬰兒到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會遇到家庭、就業、學業及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問題。「佢帶住個小朋友,即係多個人享用佢𠵱家有嘅資源,如果佢冇增加收入嘅話,會相對變得貧窮咗。」而當中的貧窮不單只反映在財政上,當年輕媽媽投放絕大部分時間照顧小朋友時,變相減少機會工作、學習及接觸朋友,繼而產生情緒問題,以及引起家庭衝突。

她解釋,若年輕媽媽與伴侶的關係沒有穩定的基礎,又居住在伴侶的家庭時,有機會因為只著力解決眼前的事——照顧小朋友,而無暇或無能力關顧姻親關係、處理婆媳糾紛。Angela算比較幸運,母親支持和理解她,當與丈夫家庭有爭執時,也有空間及能力搬出來住。但林燕珊曾接觸不少個案,這些青少年在成長期間,和家人的相處已帶有誤解和創傷,亦因此會在男女關係中尋找更多的愛。當他們沒有機會和原生家庭復和時,唯一選擇,只能「寄居」在伴侶的家庭中。「但如果喺呢個時候同男家不咬弦,或者與男方分開,咁可以點呢?」

Made in Sample創辨人薛文諾(左)及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風信子行動」團隊主任林燕珊(右)。兩個團體於今年合作推出培訓計劃,讓年輕媽媽重拾工作技能,建立事業。

家中「經濟效益最低」的人往往被犧牲

假如年輕媽媽希望有更多經濟能力,可以選擇出外打工,但也並不容易。當現今的職場環境不歡迎媽媽帶小朋友上班,也缺乏彈性工時的工種時,媽媽們會不放心獨留小朋友在家,或需費神交託他人照顧。更多時候,她們在家庭壓力下,只能逼於無奈不工作。林燕珊解釋:「試問有幾多家庭可以靠一個人搵錢,支撐到成個家庭?即係原生家庭都冇能力照顧到多一個人時,多個人就多雙筷,係呢個情況下,只能犧牲經濟效益最低嘅人,留守照顧小朋友。」那個理所當然的「答案」,往往是未完成學業、沒有工作經驗、零社經地位的年輕媽媽。

Angela與另一位年輕媽媽在退休車衣女工指導下,學層縫紉的技巧,製作屬於自己的產品。

重投職場難 不如從一部縫紉機開始

更甚是,當年輕媽媽在子女升讀幼稚園或小學後才重新求職工作,中間沒有工作的幾年空窗期,其經驗、技能、學業水平早已和社會的要求有差距,變相重投社會有難度。

年輕媽媽的難題,原來可以由一部縫紉機打開缺口。社會企業Made in Sample與明愛「風信子行動」合作,推出名為「媽2代」的職業培訓計劃,以學徒制形式,由退休車衣女工教授年輕媽媽縫紉及布藝技巧,有意長遠發展的媽媽更會獲贈一部新的縫紉機,好讓她們化身「Freelance」,照顧家庭的同時,自力更生。

Angela便是其中一位學員,今年5月她終於有機會出外工作,更迎來屬於自己的第一單生意。這份「工作」沒有固定上班時間,沒有固定辨公室,她可以留在家中,一邊照顧小朋友, 一邊賺錢幫補家計,生活漸見平衡。丈夫的家人見她用心教導小朋友,也慢慢更了解她,關係漸漸回暖。詳看下集:【年輕媽媽﹒下】社企「友善工作空間」助媽媽在家賺錢兼湊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