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重建】重建18年首設六種語言 少數族裔輸在起跑線?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九龍城重建如火如荼,這裏的東南亞裔人口比例全港第三高。不遠處的土瓜灣,市區重建局以「小社區發展」模式開展十多個項目。重建也殺入油尖旺,這區的少數族裔人口也佔9.3%。
少數族裔聚居區域遍地重建,但市建局一直只以中英文張貼重建通告,在今年九龍城的項目才設有泰語簡介會。
語言不通,少數族裔在市區重建的安置中,又有多少保障?大角咀便曾有一位巴基斯坦裔街坊因不諳中文,一直未有搬遷,市建局收樓時,他差點被告上法庭。
(此為【九龍城】專題系列之三)

《啟德發展計劃》將會在東九龍發展新啟德區域,結合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住宅和商業,以及休憩用地網絡。(高仲明攝)

2007年的施政報告公布《啟德發展計劃》,打算在東九龍發展新啟德區域,結合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住宅和商業,以及休憩用地網絡。發展範圍包括九龍前啟德機場,以及毗連的馬頭圍、九龍城和觀塘一帶,鐵路沙中線亦將於2019及2021年開通,一連串發展計劃似乎勢如破竹,有大型地產商亦覬覦該區的發展潛力,頻頻向舊樓業主出高價收購業權,一場土地爭奪戰就此展開。

市建局在九龍城區內至少有十個重建項目。重建鏟起舊樓,再建上一棟棟的高樓大廈。(高仲明攝)

發展商、市建局陸續收購舊樓 爭奪啟德地盤

早於2013年首輪重建諮詢報告推出時,不少發展商已密鑼緊鼓地在區內九龍城收購舊樓重建,其中又以恒地最積極收購,近年收購了南角道4至6號,市場估計恒地會將上地將打造成精品式住宅。九龍城舊區近年插上一棟棟的豪宅高廈,如信和置業在侯王道興建豪宅「THE AVERY」、同處於侯王道,屬華懋發展的「金御門」、以及沙浦道「御豪門」等。

大批私人發展商收購舊樓,打造豪宅天下,而市建局的重建項目打着「小社區發展」旗號,又屢被批評未有以人為本。現存舊區的鄰里社群,以至少數族裔的社交網絡被驅散,「小社區」是否仍然得以保存?

自2016年3月起,市建局以「小社區發展」模式在土瓜灣區開展了至少六個重建項目,涉及影響逾3,000人,當中亦有不少的少數族裔居民受到重建影響。(資料圖片)

十年啟德發展 少數族裔處劣勢?

市建局以「以人為本」為重建原則,而《市區重建策略》中亦列明,保存區內居民的社區網絡是市區重建的主要目標。惟多年前的重建項目中,灣仔利東街的大批傳統印刷店消失,原址換上了精品區新貌;長沙灣順寧道項目中,受影響的街坊及商戶亦鮮有獲得原區安置。本來的社區網絡無法保存,甚至被打散。這回,堆土機駛進九龍城勢要鏟起土木,重建區內的少數族裔扎根數十年,重建以後,他們的命運如何?

少數族裔在重建前,似乎已經「輸在起跑線」。上月,市建局宣佈於九龍城開展「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按慣例,局方就重建項目在區內貼出宣傳告示以通知居民,不過是次重建範圍有泰國人居住,有人指不懂中英文,導致無法閱讀重建內容,惹來地區團體及街坊不滿,指市建局忽略了泰裔居民的知情權。經當區居民及平機會於今年三月上旬爭取後,局方終於三月下旬舉辦一場針對泰裔居民的簡報會,並在簡報會舉行前外張貼泰文通知,又在會上提供泰語傳譯。

市建局過往一直以中英文張貼重建通告,並於今年才見有以泰語列出的重建通知及設泰語傳譯的重建簡介會。(高仲明攝)

舊區重建關注組:首見官方安排少數族裔語言服務

市區重建局於2001年成立,數十年間,推行的重建項目不計其數。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的胡家偉(阿偉)過去多年跟進舊區重建情況,他曾陪同不少街坊出席過大小的重建居民簡介會。就他所見,多年重建以來,市建局今年才首次以少數族裔語言作出告示通知少數族裔居民。阿偉指,過往的簡介會,市建局充其量只有安排英文傳譯予當區的少數族裔居民,至於安置政策、或賠償的法律文件都均以中英文列出,不少街坊對重建政策不明所以。

他說:「市建局職員向街坊傳達的訊息未必最清晰,多數以英文講過一次就沒有下文,如果少數族裔家庭內有子女懂得中文或英文,翻譯的責任就轉移到家庭。」阿偉亦曾接觸過完全不懂得中英文的家庭,他們怎辦?「市建局職員只有再慢一點,重覆英語內容,其實沒有解決過問題。」

上月,市建局宣佈於九龍城區開展「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不過就被關注團體批評重建的通告只以中英文列出,忽略了當區泰裔居民需要。(資料圖片)
市建局作為公營部門,理應以合理及公平的態度對待所有街坊。在今次泰裔居民事件前,局方一直都沒有制定語言政策,街坊少了機會了解重建議題。
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 胡家偉

街坊誤解中英文賠償文件 多番爭取才獲語言傳譯

促進組曾經遇過一位住在大角咀的巴基斯坦裔街坊,那名街坊因不諳中文,接收到的重建資訊有誤,「他原以為自己能獲得安置賠償,一直未有搬遷,直至後來市建局上門收樓時,卻發現該名街坊仍未離開住址,局方還差點因此告上法庭。」經促進組及街坊多番爭取下,局方才安排了一名烏都語傳譯員到場,與該名街坊解釋重建條例,那是阿偉投入重建工作八年以來,局方第一次為少數族裔居民,安排少數族裔語言傳譯服務。「市建局作為公營部門,理應以合理及公平的態度對待所有街坊,但在今次泰裔居民事件前,局方一直都沒有制定語言政策。而當街坊主動提出要求,引起迴響後,局方就立刻安排翻譯或服務文件,證明他們不是沒有資源及能力作相關服務。」 

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將於建議的重建項目刊憲公布當日起供公眾參閱,至於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則會列明受重建影響的紓緩措施建議。(高仲明攝)

過去十年,油尖旺、九龍城及深水埗區成為重建焦點。在重建的齒輪下,舊區居民是受影響的一群,然而,他們當中又有一群少數族裔,與當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據《香港2011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少數族裔人士》,九龍城區為全港東南亞及南亞裔人口比例第三高的地區,首兩位為油尖旺區及元朗區。若按阿偉所言,多年重建以來只以中英文為主要溝通語言,那麼少數族裔對重建的認識,其實是否一知半解?

「九龍城地區諮詢平台」2014年的社會影響評估顯示,受市區更新影響的人口最多的三個族群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及泰國人,共有 2,351 人,佔少數族裔人口 40.4%。少數族裔在重建範圍內佔的比例舉足輕重,而市建局在重建上對少數族裔的支援有幾多?

五年前進行重建社會影響評估 曾建議支援少數族裔措施

早於2011年,政府公布《市區重建局策略》成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平台),平台曾於2014年委託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對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報告,向局方提供了區內的人口資料,以及建議市區更新及重建的範圍、區內需要保育的目標、以及進行更新的執行模式等。

評台就重建計劃提出的建議內容包括:發展局可整合現有資訊編製成「市區更新實用指南」放置在民政署、市建局「市建一站通」 資源中心/地區辦事處及相關的非政府機構供市民索取參閱。其中亦包括針對少數族裔的措施,如建議局方提供少數族裔語言的翻譯本;向少數族裔提供電話熱線,甚至在宣傳刊物上提供族裔語言翻譯本。

「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展開後,市建局方就重建項目在區內貼出宣傳告示以通知居民,而重建範圍有不少泰國人居住,有人不懂中英文,導致無法閱讀重建內容,惹來地區團體及街坊不滿。(鄭子峰攝)

諮詢平台建議與市建局社會評估有落差?

除了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的評估報告外,《市區重建局條例》亦規定市建局在呈交發展項目前,必須進行兩次社會影響評估(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SIA),研究重建對居民及舖戶的所造成的影響和安置需要。

但是市建局的社會影響評估,有多大程度參考諮詢平台的評估報告?今年2月市建局公佈「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計劃發表的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中,卻隻字不提「少數族裔」居民,只在文化/地區特色一欄中提到區內有不少泰國餐廳。又有泰裔居民指於重建簡介會上,有市建局職員稱到區做人口凍結時才得悉有九龍城區有泰國人,少數族裔的存在似乎被「隱形」,直至第二階段評估方有提及。那五年前地區諮詢平台發表的社會影響評估,當中曾建議針對少數族裔的措施,是否形同虛設?

記者嘗試翻查過去各個重建項目的社會影響評估中,針對少數族裔居民的建議,不過卻發現市建局只上載了最新公開項目的社會影響評估報告,公眾無法查找過去各重建項目的報告內容。(高仲明攝)

市建局:探訪中派少數族裔語言刊物

市建局回覆《香港01》時指,局方參考了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的建議,已於2016年年底開展「夥伴同行」探訪計劃,組成一支約60人的特別團隊,接觸了逾3,000戶該區受重建項目影響的家庭,解釋補償政策及遷置安排,以及項目的最新進度。局方又補充,探訪計劃中會向受影響的少數族裔居民派發以印度語及烏爾都語編印「醒目錦囊」,解釋物業收購及補償安排。

記者向市建局查詢過去在重建項目上曾否向少數族裔提供傳譯服務,局方發言人就回應指,以過去的油尖旺區重建項目為例,由於重建規模較小及分散,項目內居住的少數族裔家庭,佔總受影響家庭數目低於一成,而族裔來自非洲、巴基斯坦、菲律賓、尼泊爾、印尼、泰國等地,因此在居民簡報會上提供傳譯措施並不適用。市建局強調,支援少數族裔家庭的工作並不是由開展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起才開始,局方會透過市區重建社區服務隊,為有需要的少數族裔家庭,提供安排適當的傳譯員協助溝通。

相比市建局有限地提供的語言服務,發展局的做法則似乎較為全面。發展局在回覆《香港01》時指,發展局已按「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內建議的紓緩措施,於2017年初編製了市區更新實用指南,記述了重建項目的收購及安置政策、支援計劃及服務等資料,指南同時備有中文、英文、泰文、尼泊爾語、印度語及烏爾都文版本,並分發到觀塘、九龍城、深水埗、油尖旺及中西區民政諮詢中心及相關機構。

重建十八年來,少數族裔權益一直被忽視,但經過在是次的泰語事件後,似乎有些新進展。市建局在回覆《香港01》時承諾,日後在開展項目當日,會以六種少數族裔語言(即泰語、印尼語、印度語、尼泊爾語、烏爾都語及他加祿語)印製凍結人口調查的通知,以及安置及補償資料。

【九龍城】專題系列報導,詳看:

【九龍城・重建】小曼谷恐消逝 市建局落區一句話傷盡泰國居民心

【九龍城・重建】無不散筵席?友誼泰菜館老闆:以為發展好點知…

【九龍城・重建】重建18年首設六種語言 少數族裔輸在起跑線?

【九龍城・泰國史】70年代過埠新娘起革命 融入小潮洲蛻變小曼谷

【九龍城・泰國史】神婆撮合嫁港兩渡死城劫災 芳姐:97前乜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