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mon Go政總補給站名為「平反六四」 點解呢?

撰文:何雪瑩
出版:更新:

Pokemon GO 結合AR功能及GPS定位,將現實和虛擬重疊,除了本身好玩外,各人在區內遊走發現有趣的精靈補給站和道館,如政總草地補給站被命名為「平反六四 戰鬥到底」,令不少玩家大呼過癮。到底挑選和命名道場和補給站有何準則?一切都是玩家齊心合力的結果。

政府總部外草地的補給站被命名為「平反六四 戰鬥到底」。(江智騫攝 / 資料圖片)

開發Pokemon GO的公司Niantic 於2011年推出另一個AR遊戲 Ingress,亦是以地圖作為遊戲藍本。而Niantic團隊的主要成員中,不少曾於Google Maps 和 Google Earth工作。Niantic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John Haneke就說,他們因此深明一個好地圖的重要性。

前人種樹 Ingress + Google GPS圖庫決定補給站和道館位置

Haneke解釋,設計Ingress時,Niantic團隊先選取一些重要建築,作為第一波的地標。當中包括公共藝術品、歷史古蹟、具有建築特色的地方和獨特的本土小店--但這也有「後遺症」:美國麻省一名居民表示,每天也有數十名玩家敲他家的門,要求內進捉精靈,只因為他的家是由一座百多年歷史的古教堂改建而成。

Niantic團隊亦使用 Google上有GPS定位的照片庫,所以除了一些人所共知的名勝古蹟如博物館、大笨鐘外,一些較鮮為人知或古靈精怪的東西,也有機會因為太多人跟它合照 tag相而上榜。

其後Niantic邀請Ingress玩家提議有哪些地點值得成為地標。他們收集到超過1500萬個提議,玩家同時地標命名;團隊接受了其中約500萬個,地點散播全國各地。當Ingress的資料庫齊全後,便成為Pokemon GO的藍本:比較受歡迎的地標會成為道館,其他則是補給站。既然團隊以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的方法搜羅地標和改名,難怪連「立法會主席座椅」、「基督教冷氣機(會)恩澤堂」也成為了補給站。到底是誰將政總地標與「平反六四」扯上關係?相信只有Niantic內部的資料庫,才能找到答案,但相信是因為有Ingress玩家在提議政總作為地標時,將之命名成「平反六四 戰鬥到底」,導致現時在Pokemon GO地圖中出現的這個名字,簡單而言,前人種樹,一切全都是玩家的集體力量,成就這個狀況。

有些玩家發現郊野地區的補給站和道館不多。Haneke解釋由於大部分地點都是由用家提議,所以主要集中在他們日常會到的地方。但由於收集地標的時間長達兩年半,只要有用家在該處玩Ingress便可,因此連南極洲和北極也有地標!不過,澳洲有些偏遠角落則不在Ingress的天羅地網下。

大自然話事 決定哪隻小精靈在哪裡現身

有些玩家亦發現,坐天星小輪時捉到鯉魚王Magikarp。原來在為小精靈選擇棲身之地時,Niantic亦使用了另一套資料庫去設計,不過Haneke沒有明確透露是哪一套資料庫,但當中的決定因素包括該處的氣候、植被、土壤、岩石、地形等.

城市任何角落都可以是補給站或道場,但誰人有權在虛擬世界為現實空間命名?(曾梓洋攝)

誰有權在虛擬為現實命名?

Pokemon GO太受歡迎亦叫人開始思考,雖然全球Ingress玩家成功挑選地標並為之命名,但當網上遊戲影響現實世界,他們是否真的有權,在虛擬世界裡為現實的社區和空間命名賦予意義?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日前公開呼籲遊人不要在營內捉小精靈,認為這是對二戰集中營的死難者不敬。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大屠殺紀念館亦有小精靈的蹤影。兩個博物館已正式向Niantic提出,要求將博物館剔除於補給站之列。Niantic亦容許玩家提出要求,移除部分道館或補給站。

其實,直至20世紀民航機日漸普及,法律上才開始討論,屋頂上的一片天和空氣是否屬於地主?21世紀資訊科技為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當虛擬世界的自由和權利延伸至現實世界、線上線下界線日漸模糊,社會和法律又當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