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公角山出入不便 市民搞截順風車實驗自救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沙田亞公角山上有五個機構,要來往亞角公山,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沙田火車站出發的67K專線小巴。林蕙芝(Gigi)在山上工作四年多,每天兩次等車最是煎熬。這架小巴班次飄忽,動輒等上半個小時。另一方面,不少人駕駛私家車上山。他們決定做個實驗:截順風車上落山,可行嗎?

截順風車,上山容易落山難。(呂嘉麗攝)

長命斜家屬難來訪 爭建巴士線遭拒

亞公角山上聚集了五個機構:白普理寧養中心、慈氏護養院、突破青年村、城門之源、鄰舍輔導會怡欣山莊,以及即將入伙的善寧會。除了突破青年村外,幾個機構服務對象主要為病人﹑長者﹑戒毒者﹑傷殘及智障人士。山上的住客及員工加起來約有500人。

小巴是上落山唯一交通工具,奈何小巴繁忙時間不時滿座,又會「飛站」。既然小巴難求,步行可以嗎?

「條路說長不是長,但夏天行到上來一定『濕晒』,要洗澡才成。」突破旗下的《一小步》員工Bobo說。從山腳走上突破最快15分鐘,前往山頂的怡欣山莊則需20多分鐘。聽上去不算遠,但路很斜。「慈氏就位於我們對面。如果坐輪椅的院友想來我們處玩,你以為他過一條馬路便能到,但因為路面太斜,他要坐復康巴士,轉一個彎才能到。」《一小步》監製Gigi說。

另一個問題是,很多院友的父母或家屬已是老人家:「試過有老人家來探院友,拿着幾袋補給物資,小巴等得太久,決定步行上山。」那個院友心痛長者家人辛苦,之後寧願自己多預約復康巴士出市區,也不願老人家奔波。不過復康巴士一天只有六班。

《一小步》去年去信運輸局及九巴,爭取一條低地台單層巴士線來往沙田火車站與亞公角山,但因成本效益及地形問題遭拒絕。他們想起外國流行的共乘計劃,今年七月嘗試每天在山腳截順風車上山﹑在山上截順風車下山,也邀請駕車同事主動在山腳邀請等待67K小巴的乘客坐順風車。

亞公角山上5個機構,僅靠67K小巴來往。(呂嘉麗攝)

截順風車要克服心理關口

香港甚少人截順風車。實習同學Simon第一次成功坐上順風車時感到很尷尬,覺得自己「拿了別人的favour(恩惠)」。後來他明白其實車主大可選擇不載,便大方接受:「這是乘客需要克服的心理關卡。」

7月12日是實驗的第一天。駕車同事Wilson主動在沙田醫院邀請等小巴的乘客上車。他發現,乘客起初都有點遲疑,但若有其他人一同上車,就會跟隨。

負責截順風車的Gigi說,不少車主看到他們拿着「亞公角山」的紙牌直接駛過。Gigi笑笑:「可能以為我們是交通指導員,不知我們是想上山?」不過,也有不少車主願意讓他們上車,例如其他機構員工﹑探訪家屬及工程車。

上山較下山容易。「因為人們不知道下山要走多遠。」等順風車也考運氣,Bobo試過在山上等半小時不果。一次Gigi甫走出機構門口,剛從袋內拿出寫着「落山」的字牌時,就有的士司機向她嚷:「上車喇。」Gigi來不及反應:「上車?」司機說:「係啊,上咗先講啦,橫掂都係落山。」上車後,司機問她去哪兒,反而Gigi不敢說太遠的地方,就說:「你之後去哪兒?我落山就可以了。」結果司機沒收錢,載她到山腳的屋苑。司機解釋:「橫掂都賺唔到錢,車埋你有咩所謂。」

截順風車要有被拒絕的心理準備,不少車會直接駛過。(呂嘉麗攝)

盼順風車促社群自發互助 

這次實驗做了5天,在早上8時45分至9時45分及傍晚6時15分至7時20分進行。他們估計,早上平均等5至10分鐘使能成功截車上山,但下班時間則比較少車。他們亦知道部分機構員工因為輪班,上下班時間屬非繁忙時間,截順風車相對困難。

Gigi說,她明白順風車的限制,例如輪椅人士上不到車,但有輪椅人士跟她說:「雖然我享用不到,但我也支持,起碼來探我的人沒那麼辛苦。」也許沒有一個主意能讓一個社區裏所有人都能受惠,「但起碼能改變氣氛。」Gigi說。

《一小步》已將是次實驗刊登在八月出版﹑第二期的《亞公角報》上,派發給67K小巴的乘客和山上的鄰居。《亞公角報》其中一部分印有「想坐/順風車」大字,希望大家能拿着這份報嘗試截順風車。她說:「最終目的是不舉牌也坐到順風車。」香港有不少隔涉山頭,她希望大家能在香港不同角落實驗截順風車自救。

《一小步》去年出版第一期《亞公角報》。(呂嘉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