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人禍】河道被人收窄、農田連遭水淹 大隴坑村村民投訴10年無果

撰文:林綺琪
出版:更新:

打風落雨,新界多半是水浸的「重災區」。上水大隴坑村本來甚少受到影響,惟近年村內部分農地出租發展成貨倉、狗場,甚至直升機場。加上有人疑為擴闊路面、方便泥頭車進出,以水泥堵塞村內唯一一條河道,僅插入鐵管讓河水流通,河道因而大大收窄,結果近年每逢下大雨,河水均會溢出,不但路面水浸,部分農地更被淹沒。

連日暴雨令Rachel及其他村民的農地被淹沒,農作物均告失收。(受訪者提供圖片)

這個星期先是暴雨連場,然後迎來8號風球,在大隴坑村租了一塊農地、與丈夫在此耕種的彭凱恩(Rachel),日前在Facebook上載了一批攝於黑色暴雨期間的照片,只見河水溢出路面,已肉眼難辨何處是地、何處是河,「唔小心叉錯腳可以好危險。」Rachel租用的農地亦被淹沒,鄰居亦不能倖免,一個月前她播下的西蘭花、車厘茄及生菜苗,亦心血盡毀。

52歲的黎小姐(Shirley)在大隴坑村土生土長,父母、兒子三代人均在此居住。今日雖然掛上8號風球,但是豪雨未至,家中並無大礙,反而前幾天暴雨連場,村內路面、農地均告淹沒,村民出門得涉水而行。

河道收窄 村民飽受水浸之苦

村內唯一的河流於Shirley家門外,平日可清晰看到,河流被大量水泥填封,僅靠一條鐵管疏導河水,河道較從前大為收窄。(受訪者提供圖片)
日前暴雨連場,河水溢出河道,令路面水浸。(受訪者提供圖片)

Shirley指出,過往即使大雨,村內亦不會水浸,令大隴坑村一下雨便成澤國的癥結,是村內唯一的河道被封。她接着解釋,大約5年前某塊農地出租,其後租戶為了方便車輛駛入村內,便用水泥封起部分河道、加闊車道,然後只插入鐵管讓河水流通,但鐵管遠不及過往的河道寬闊(見圖),所以每逢下大雨,河水便容易出現泛濫、倒灌等問題。

直至半年前,Shirley隔壁的一塊農地亦被租出,被租戶以圍板封起,此後村內不時有泥頭車進出。Shirley曾窺看內部,發現有泥頭車傾倒泥頭、建築廢料、五金物料等。由於部分河流亦在圍封範圍之,新租戶有否再收窄河道便不得而知,但水浸情況更顯嚴重,過往僅水深至腳眼,現時一下大雨就會淹至小腿。雨水又混雜了工地的泥水,變得十分污濁,她的農地因受建築廢料等污染,未來10年更不能用作耕種。

多番投訴無果

水浸時,難分河面、路面,Rachel說如果有人「叉錯腳」,後果不堪設想。(受訪者提供圖片)

Shirley過去10年不斷就違法使用農地、非法傾倒泥頭等情況,向地政總署、民政事務總署、環境保護署等投訴,惟始終未能解決問題。她坦言,眼見從前盡是綠油油的農田,漸漸被非法轉換用途,感到心酸不已。

Rachel雖不是村內居民,亦於今年8月初就懷疑有人非法封閉河道致電政府的1823熱線投訴。幾番轉折,上月底終得到回覆,結果卻是:

渠務署視察後,指部分渠道屬私人用地,附近亦沒有署方的設施,故將個案轉交其他部門跟進;
地政總署視察過後則表示該處為私人地段,以泥填地並沒犯法,署方無法作出任何行動,僅能向有關地主發出勸喻信;
規劃署視察後,認為該處沒有《城市規劃條例》所定義的非法填土行為,故暫無證據要採取行動;
環境保護署視察後,認為該地段沒人傾倒建築廢料,亦沒有違反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例。

雖感投訴無門,但由於水浸問題再次令農作物盡毀,Rachel丈夫日前又再致電要求與渠務署官員對話,惟暫時未獲回覆。

暴雨淹沒了Rachel租用的農地,一個月前播下的種全數失收。(受訪者提供圖片)
Shirley隔壁的農地過去數年均以圍板封起,她曾窺見內部有泥頭車出入,疑似非法傾倒泥頭及建築廢料。(受訪者提供圖片)
Rachel於今年8月向1823政府熱線投訴,政府綜合4個部門的說法,於上月底以電郵回覆。(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