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界】時速40公里的風景  64K巴士司機:新界人係純啲

撰文:吳世寧 鄭秋嬋
出版:更新:

住在大埔或元朗鄉郊的人、或愛到新界郊遊的人,應該不會對64K巴士陌生。或許這不是一條最舒服的巴士路線——路窄彎多,不時上落斜坡,全程停靠站更多達53個。據說不少乘客都會私備一支萬金油。但是當兩層高的巴士剖開田野的窄路,徐徐的從新界東行往新界西,我們得以時速40公里的速度,閱覽新界:看見新市鎮的密集高樓化成田野、如春筍冒起的西班牙別墅、銅鏽味重的劏車場和吊臂車公司。開了64K線16年的華哥是雙重意義的新界人,既是元朗村民, 亦是標誌性新界巴士路線的司機。「新界人係純啲。」這是他以時速40公里所得的體會。
攝影:鍾偉德

華哥十分喜歡64K線的乘客,笑指新界人較有禮貌,不似市區人般脾氣差,常常投訴。

九巴64K服務大埔及元朗鄉郊村民,已超過63年——64K前身23線於1953年投入服務,來往新界東及新界西,讓散居在錦田及林村的村民方便出入墟市。華哥在元朗大棠圍村出生及長大,笑說自己是「鄉下仔」,想不到長大後開一架鄉村巴士。他1999年起開64K路線:「起初見到條線都驚㗎,又落斜又上斜咁,比較危險,路又窄。有成53個站……即係開一轉車就有超過100個站要停!」話雖如此,若要轉換路線,華哥亦不願意。「圍村人始終好,民風比較樸素,冇咁多嘢諗。城市有好多所謂有文化嘅人好鍾意投訴,反而呢度人較有禮貌,好多『唔該』前『唔該』後。」華哥笑說。

目睹新界變遷:「以前全部都係綠色」

鬧市巴士載滿趕往上班下班的急躁乘客,在鄉郊農田間穿越的64K卻不一樣,其緩慢拖沓的路程好像容許了一班不一樣的乘客存在。巴士司機在同一路線來來往往,對每一張面孔都熟悉。「初初揸嗰陣,都有唔少客家農婦成支擔挑咁放上車,嚇死你!都有唔少人拎住菜籃拎去大埔墟賣菜。好快賣完㗎!啱啱出完去,過一陣我又車番佢入村。」華哥說。有的談得來的乘客,更是熱情大方,把田裏剛收成的新鮮菜、大蕉、楊桃都分給華哥。華哥每次皆拒絕好意,但村民乾脆把作物丟到司機位,拍拍屁股下車。「我唔可以落車追佢㗎嘛!惟有要囉。好甜㗎啲楊桃,冇得頂!」華哥笑說。

不過,隨着都市的界線一天一天的延伸,新界再也不是那種陳套的綠田園想像。過了嘉道理農場,64K剛攀上山丘,放眼就是平原一片——但過往的葱綠已生了鏽迹,變成爛車場或貨櫃棕地;只得雞公嶺和大刀屻兩座高山,依舊盤據其中。「𠵱家風景冇咁靚囉。以前一望落去,有山有草,全部都係綠色。𠵱家起晒丁屋,隔籬左右都有發展。林村許願樹一帶以前係草地嚟㗎,𠵱家變咗做大球場!」華哥惋惜的說。屋多了,人流也增多。以往64K巴士大概20分鐘一班,現在已加密至10分鐘一班。鄉村人少了,搬入的更多是外頭急躁的市區客。「都冇話傷唔傷心嘅。咁你始終要發展,要向前走,冇得退後,呢個係一定㗎啦。」華哥說。

巴士恍如搖籃 孩子一夜長大

雖然眼見新界風光不再,但見證着乘客成長,華哥總是笑逐顏開。64K恍如時光搖籃,在顛簸間,孩子忽然長大了,到市區闖蕩過後又回來。華哥記得一個住林村的小學女生,因分段收費車資不同,她每次上車都會大喊:「林村!」華哥說她聲音特尖,他每次也會模仿她說話語氣:「林村!」把小女孩逗笑了。現在這女孩已長大,結婚生子,但回林村外家時仍會搭64K,跟這位愛作怪的叔叔問好。有時,華哥則是看着老人家慢慢老去,從扶拐杖變坐輪椅,然後再也見不着他。華哥對此也不無感慨。

開了16年,華哥早已「掛牌」,專注的開64K路線,繼續每天在蜿蜒的林錦公路徐徐前行。原來他有個心願——雖然每天也路經,但他從來沒有到訪過梧桐寨瀑布。「聽人講話好靚!想搵一日,同老婆同個仔一齊去。」華哥笑說。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