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書】創意DIY書展 自己書自己造

撰文:鄭秋嬋
出版:更新:

「這是一個繪本,講一個女仔是一個很摺的人。」外表乖巧文靜、筆名叫funnei的大學生宋皚柔,畫了一個頭大身細、雙眼無神、雙下巴長過面額、十足肥版「攣弓蝦米」的芬妮,說是自己。《芬妮》很趣怪,裝載的卻是皚柔升學後一段苦悶的日子。與皚柔的《芬妮》同樣的手作書還有另外20本,都是YMCArts的「自發作」創意DIY書展的作品。書展每兩年一次,至今已是第九屆,今年的主題是「造書手護文化果園,惜存書店無忘初衷」。
手作一本書,年輕人寫自己最貼身的事,與「無忘初衷」何干?20多位年輕人用了半年親手製作一本屬於自己的書。他們的故事不稀奇,也沒有警世的道理,甚至可能是你我都經驗過的日常。原來,當這些庸碌的日常被正視、善待時,也可以成為精緻的作品。

自發作書展是YMCArts的活動,鼓勵青年人利用不同媒體表達自己。(鄭秋嬋攝)

《芬妮》:頹廢不怕 最緊要開心 

皚柔的手作書《芬妮》,主角芬妮與現實中的她,面形與髮型其實有幾分相似。故事是皚柔升上大學後的生活寫照,「副學士升上大學,環境改變很不習慣。上半年住宿舍,成日畀人話好摺,唔YO啲(外向),我唔鐘意對好多人,就諗咗一個自摺的角色。」皚柔講起自己自閉的程度,她說:「甚至為了避開與宿舍的人打招呼,繞比較遠、沒有什麼人走的路返宿舍。」於是,她在書中呈現了這段怕遇人的日子,把芬妮畫成一個沒有社交,總是獨自搭車、吃飯、發白夢的少女,最後還搞到又懶又肥。但皚柔卻給了她一個自得其樂的結局,繼續快樂地頹廢,她說:「到最後都覺得不是嚴重的問題,最緊要開心。」

皚柔續說:「好似好多不同年紀的人都有差不多的情況。我總覺得搭地鐵,人不望人,要玩電話,是怕眼神接觸。我想其他人明白,原來有人一樣是咁摺,但其實是無所謂的。」

宋皚柔的《芬妮》是自己的生活縮影。(鄭秋嬋攝)

《夾腳拖》:耳語遊記 18歲做一件完整的事

另一個斯斯文文、有點靦腆的女生是杓子(羅勺榆)。她說話時又輕又慢,總讓人有將耳朵湊前去的衝動。她的遊記《夾腳拖》記載了一程台灣之旅,也是做給自己18歲的紀念品。手掌尺寸的書頁,每頁有三四行綠豆般大小的字,或者簡單的小插圖。一頁頁翻開來,她形容細小的設計似是在人的耳邊輕聲細語,訴說秘密。

杓子做書過程有很多糾結,糾結用紙、字型大小、要不要每頁紙都加上明信片的設計讓人撕出來寄,但她說:「糾結完,會發現自己心裡其實有答案。」從模稜兩可到落鎚做決定,完成這一本成年禮的紀念,這個中六女生表示:「想認真做一件complete(完整)的事情。」

羅勺榆的遊記,記載了一程台灣之旅,也是給自己18歲的紀念品。(鄭秋嬋攝)

《Rhythm in Deep》:雨的空間 難過時的聲音

最秘密的事總離不開心事,筆名井(鄭潔瑩)的女生為心事營造了一個雨的空間,要人在「滴答答…答…滴滴…滴答…」中直面內心最真實、坦白的聲音。《Rhythm in Deep》以雨為題,以愛情作聯想,零碎的文字分佈在不同的紙及膠片中、井說:「落雨是否一定要擔遮?是否要將所有感受擋在外面?可否進入這些感受?跟這些感受溝通。」於是,她以書作媒介,在零碎與多元之間營造一片既是自己、又是讀者的小天地。

感受有時紛陳雜亂,要整理亦不是易事。井做《Rhythm in Deep》同樣走過一個自我整理的過程:「一開始打算用很多材料去做很多不同主題與空間,還有插圖、CD,雨只是其中之一個主題。但後來慢慢轉變,學會不要貪心。亦認識多了自己,要有取捨,再去揀,學習篩選的過程。」原來,要與不要之間,非純粹的二元對立,還得學會選擇。

鄭潔瑩喜歡雨的意象,也為心事營造了一個雨的空間。(鄭秋嬋攝)

《老虎》:跳入花園的貓、相中的書

21個參展單位中,女生佔了三分二,Keith(秦啟峰)是少數的5名男生之一。他的書《老虎》畫的是一隻貓。在白白的封套取出,四正亮白的設計上添了幾分整潔的印象,切合「是貓都愛整潔」的迷思。他笑說:「我隻貓叫Tiger,所以(直譯)叫老虎,一隻老虎乸。」這老虎乸本來是隻被遺棄的浪子,某天流浪至Keith家花園,忽然又浪子泊岸,就成了他放養的家貓。

書內都是他與老虎相處的日常點滴,普普通通的情節結合水彩繪畫和書籍設計,顯得很精美。他做這本書的原因很直接,因為Tiger是一隻他很愛很愛的,很想好好保護的貓,還因為「(創作)有mood(心思)做就要去做,過了便做唔返。」他說。

細細數來,造書倒也不複雜,還是那老套卻又實在的道理-書是通向彼此的道路,無論是倒空過去寫孤獨時的卑微,或沉澱過後寫豁然開朗的心境,都是為了能讓自己提起步來邁出去,同時也讓別人找到途徑走進來。

秦啟峰的《老虎》是一隻貓的日常,結合了水彩繪畫和書籍設計。(鄭秋嬋攝)

藝術品:手作書從設計到釘裝 

手作書展每人一個小故事,作者們每人都會做30至60本書,分別在1月及3月於油麻地Kubrick及灣仔三聯展覽及出售。

策劃人Sandy說:「以前去其他地方旅行,總見到別人很認真地做一本手作書,賣得不便宜,但會見到那種真正手作的過程,如披口、崩線,但卻會很喜歡。回來之後,就會想香港是否可以做這類活動。而且,古代的書得來不易,是件藝術品,如今在大量生產的年代卻很少人去在意書的設計與釘裝,一切似是順理成章。同時,去年又相繼有大小書店結業,總覺得香港有很多東西在消失,亦漸漸失去選擇。所以想呼籲大家返去書店,再用對手去做實體書,同時亦反思實體書同你有何關係?」

閱讀或書是什麼?他們每人有一句宣言,但異口同聲的是打開與他人相遇或溝通的可能。可是,在如今這個愈來愈電子化的世代,實體書還有多少意義,可能手作書展亦不過只是個發出詰問的途徑。

手作書有不同的材質、元素,反映每個作者的性格。(鄭秋嬋攝)

 

YMCArts 自發作書展

7/1-31/1 Kubrick油麻地書店

10/3-26/3 三聯書店灣仔文化生活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