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之謎】叮叮點解唔過海? 九龍原來兩次錯失「良機」!

撰文:麥佩雯
出版:更新:

今時今日提起電車,大家都會聯想起港島;九龍人、新界人若要感受平均時速35公里的速度,必須過海。但為甚麼電車只在港島出現?原因竟然與紅燈區有關?
回到上世紀初,九龍也兩度擬建電車,最後為何胎死腹中?數年前啟德發展區亦曾擬建電車,現時進展如何?

上世紀30年代,電車在跑馬地。(香港收藏家協會張順光先生提供)

電車原為服務權貴尋歡?

當年電車與山頂纜車是同步計劃及構思,纜車早有財團願意投資,搶先於1888年啟用。直至1902年香港電車公司才成立,構思行車路段,很多說法是說當時是為了滿足住在山頂的公子哥兒玩樂,所以率先興建中環至石塘咀一段──因為中環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而石塘咀則是當時著名的紅燈區。

1904年電車正式於港島西通車,數年後才陸續延伸服務至東部如筲箕灣等地。據《商城故事——銅鑼灣百年變遷》記載,1925年銅鑼灣利舞臺戲院落成後,每晚更會有一輛電車稱為「午夜專車」從戲院附近載客到石塘咀尋歡。

上世紀初位於石塘咀的廣東大酒店,是電車乘客的熱門目的地之一。(香港收藏家協會張順光先生提供)

上世紀九龍兩度擬建電車不果 新界西競爭敗於輕鐵

電車它曾經有機會走出港島進駐九龍。《香港電車:叮囑110年》記載,早於1913年10月,電車公司向政府提出申請,在九龍營運電車,並擬定路線由尖沙咀舊火車總站起,經彌敦道西至荔枝角道及界限街;而東線則經漆咸道至九龍城。不過此方案最後遭政府否決,因當時港英政府顧慮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百業蕭條,應將資源投入於市區重建而非起新基建。

至1923年政府決定要發展九龍,再次提出在九龍設置電車的建議。同年10月4日,立法局更在會上通過前期興建費用撥款。不久後政府卻自己推翻了是次決定,因為巴士較電車的彈性更大、行車速度更快、噪音更少;電車在軌道上行駛,以至月台的空間也佔用路面。此外,當時一些國際大城市亦開始淘汰電車,「叮叮現身九龍」的計劃再次胎死腹中。

直至70至80年代,輪到新界擬設電車。當年政府發展新界西北即屯門、天水圍、元朗等地區,當時電車公司大股東九倉及鐵路公司均入標申請興設短期交通建設,最終九倉疑因資金不足退出競爭,因此今日我們在新界西看到的才是輕鐵而非電車。

上世紀初,電車一度擬設置在九龍,此為復刻路線圖。(出自《香港電車:叮囑110年》)
輕鐵是來往新界西區內的主要交通工具。(資料圖片/龔慧攝)

啟德電車只聞梯響

近年電車因為低空氣污染、行人可走在路軌上等等優勢,再度被提上現化城市建設的議程上。2013年,政府提出在啟德興建單軌鐵路(mono rail)系統,電車公司反建議改為興建全長12公里的「現代化電車網絡」,接駁由郵輪碼頭至觀塘、九龍灣、啟德發展區的屋邨。電車公司估計,現代化電車較單軌鐵路成本低75%、乘客票價低60%、及可早5年通車。

啟德新發展區正進行各式建設。(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香港電車迷會長李俊龍(Eric)支持在啟德地區興建電車而非單軌鐵路。他指出,現代化電車的時速可高達70公里;相較之下繁忙時間若遇塞車,汽車的時速可低至僅10至20公里(將塞車時間計算在內)。

他又認為不論在港島、九龍或新界,電車均可以是理想交通工具。「九龍不少已發展地區,已蓋有密密麻麻的房子及建築物,地底又有各式電線及渠管。因此我不建議在油尖旺移走原有建設,再鋪設電車軌及施工,太麻煩了,雖然理論上可行。那趁現時啟德發展區尚未有太多建設時,鋪設電車軌,是理想時機。」他引述不少外國例子如英國倫敦,電車路軌其實可同時作為行人專用區及綠化空間,不會佔據路面過多位置。

運輸署回覆,指正為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進行詳細可行性研究,並會就研究建議適時地向公眾及主要持份者進行諮詢,現階段仍未有興建單軌列車或現代化電車的最終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