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工程學院動力義肢設驅動器奪創新獎 助截肢病人輕鬆行走

撰文:顧志恒
出版:更新:

中大工程學院2個隊伍研發出「動力型膝下義肢」及「軟性大腸檢測及手術平台」,分別幫助截肢病人輕鬆行走及協助篩查大腸癌,在「挑戰杯」全國賽香港區選拔賽中獲創新獎,將於11月遠赴上海參與全國「挑戰杯」競賽。

中大工程學院2個隊伍憑「動力型膝下義肢」及「軟性大腸檢測及手術平台」在「挑戰杯」香港選拔賽中獲創新獎。( 顧志恒攝 )

動力義肢用力較少 已在美中申請專利

現時市面的義肢多是被動式的,並不能為截肢者提供額外動能,只是一個模型。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博士高飛、研究助理劉炎南及生物醫學工程學博士生梁豐研,透過人體運動學的特性,設計出「動力型膝下義肢」。該動力義肢內有並聯彈簧,將力量儲存及釋放,並加上驅動器,為使用者提供足夠動力,令使用者走路時更省力,步態更自然。

現年20歲的劉先生,小時候因生病在6歲時已截肢。他一向都用固定的假肢,指新的動力義肢因為腳後有推動力,令他走路時用力較少及較平衡,亦沒有以前般疼痛。

該發明分別在去年及今年申請了美國及中國的專利。項目已完成臨床測試,會準備投入市場,預計售價為2萬元人民幣,較現時被動義肢的7萬元人民幣便宜。

劉先生指新的動力義肢因為腳後有推動力,令他走路時用力較少及較平衡。 (顧志恒攝)

自動仿生機械人模仿蚯蚓 作大腸癌測試

中大由潘天樂等生物醫學工程學生組成的另一團隊,亦設計了「軟性大腸檢測及手術平台」。他們有見現時大腸癌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及早接受篩查可有效預防及治療,但公立醫院的輪候時間較長,逐設計出可由初級醫護人員先為病人作分流的儀器,望能減輕專業人員負擔的同時,亦能令人定期做腸鏡。

自動仿生機械人運用蚯蚓的原理,頭尾作膨脹,中間可伸長及縮短,可在腸內爬行及轉彎,角度可達340度。機械人頭部亦可搭載不同工具,如鏡頭,可供拍片儲存下來讓醫護人員分析患病的影片。

生物醫學工程學課程畢業生潘天樂指,設計已用豬腸進行過測試,但未知何時能作臨床測試,但下星期會推出新模型。

自動仿生機械人運用蚯蚓的原理,頭尾作膨脹,中間可伸長及縮短,可在腸內爬行及轉彎。( 顧志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