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港未來20年內或重遇1963年大旱 林超英:船灣淡水湖絕對不能填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早前有學者提倡將船灣淡水湖填平,額外增加1,200公頃土地,興建30萬伙住宅,引起社會爭論。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日前撰寫網誌,指未來10至20年香港或面臨大旱,必須及早籌謀保障食水來源,以應付突如期來的變數,重申船灣淡水湖是「絕對不能填」。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強調食水供應安全必須是香港城市規劃的第一考慮,淡水湖絕對不能填。(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林超英撰寫題為「填水塘,建樓房」的網誌,反駁早前港大科斯產權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建議填平1,200公頃的船灣淡水湖,提供30萬伙住宅單位,解決現時的房屋問題。

香港天文台總部年總雨量, 2011年雨量是1947年以來第三低。(林超英網誌圖片)

水塘屬維生設施
 

林超英直斥生存靠空氣、水和食物,沒有水幾天就會渴死,即使多有錢和先進的城市,也必須為食水儲備做好戰略準備,以防萬一長期乾旱不下雨或外來食水供應出現變數。他舉例指,1963年香港發生大旱,水塘接近乾涸,政府執行「制水」措施,4天供應食水一次,每次只有四小時,令他產生強烈的危機意識,所以水塘是香港最根本的維生設施,不可輕言摧毀。

此外,他引用過去20年本港每年的總雨量,發現大致向下的趨勢,憂1963年的大旱或有機會在未來10至20年內重臨,強調港府應及早籌謀,保障境內水源和儲水設施,批評填平船灣淡水湖是「逆天行道」的做法。

林超英認為棕地、高爾夫球場等亦應研究用作覓地建屋。(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不能只靠東江水

香港自1960年代起從內地輸入東江水,填補收集雨水與食水需求之間的差距。林超英指出內地東江流域的城鎮人口和工業建設規模大幅增加,對食水需求快速增長,形成與香港爭水的局面,「香港人再不能像寵壞的孩子假設要水有水。」

林超英亦提到淡水湖位於船灣郊野公園範圍內,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的東北沉積岩園區,具重大康樂和文化價值,不可用來建屋。他認為既然連船灣淡水湖都可「研究」,高爾夫球場、棕地和荒廢農地也應該列入研究之列,而非直至現時仍似是禁忌般,不能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