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殺風席捲港日英印 學者:青年感無機會絶望

撰文:俞寶生
出版:更新:

4日內3宗學生自殺,令學生自殺問題成為社會焦點。事實上,學生自殺在不少地方都已經成為社會問題,英國、日本、印度的學生自殺情況都十分嚴重。每個地區學生自殺的原因可能有少許不同,例如印度的自殺學生多是死於過度競爭、英國則因學債逼人、日本學生輕生,多源於校園欺凌,每年8月31日至9月2日,是日本學生自殺的高峰期。面對年輕下一代生命殞落,各地政府都有推出預防措施,奈何是,各國對這問題似乎束手無策。

印度學生難滿足父母期望而輕生

印度寶萊塢著名電影《作死不離三兄弟》(3 Idiots)中,就有描述學生因為學業壓力太大而自殺的情節。據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報道,上周六(3月5日)一日內就有兩名學生自殺,令今年印度的學生自殺人數達到15人。

該報道指,印度學生自殺原因以學業及考試壓力為主,不少都在遺書上向父母道歉說無法滿足父母期望。印度作為一個新興發展中國家,不少父母都希望子女通過教育擺脫貧困的宿命。但是激烈的競爭、家庭壓力及仍然狹窄的上流機會混在一起時,就成為壓垮印度學生最後一根稻草。

印度學生自殺主要由於學業壓力,無法滿足父母期望所導致。(圖片來源:《作死不離三兄弟》劇照)

學費上升令英國學生受壓

在英國,學生自殺亦有惡化趨勢。在2011年,英格蘭及威爾士地區有112名學生自殺,比2007年上升五成。自殺已經成為青少年死亡原因第二名,但現時英國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仍然未有定論。代表英國左翼聲音的《衛報》,在2013年就曾撰寫專題,指摘日益嚴重的學生自殺問題是由於保守黨上台後推行教育改革,導致學費上升,學生無法償還學債下,因財務壓力而尋死。

因學債而自殺的英國學生Toby Thorn。(圖片來源:英國衛報)

日本校園欺凌令學生走上絕路

日本學生自殺問題也「惡名昭彰」。根據2014年(平成26年)的政府《青少年白皮書》,1972至2013年這41年間,總共有18,048名學生自殺,平均一年有440名學生自殺。近年自殺人數更上升至平均一年逾900人,當中逾三成(約317名)自殺是集中8月31日至9月2日這3日。白皮書指日本學生的自殺率高可能與日本高壓的校園文化及常見的校園欺凌有關,有近九成受訪日本學生指自己曾欺凌或被欺凌。

2007年至2014年的日本學生自殺數字,自2011年起有下降趨勢,但難以確定是否受2010年的政策影響。(平成27年版自殺對策白皮書)

日本成立大量輔導熱線成效不彰

在日本,政府曾經在2010年財政年度投放124億日圓(當年匯率約10億港元)成立大量心理輔導熱線,希望解決整個日本社會的自殺問題。問題是成效似乎不彰,以日本為例,在心理輔導熱線推出後自殺率的確在緩慢下降,但下降幅度之微無法排除這只是常態波動。

葉兆輝建議引入學長輔導制度

回到香港,今個學年最少有19名中學生或大學生自殺。不少網民、青年人,乃至學民思潮等組織都將矛頭指向香港的教育制度、日益收窄的上流機會及指罵「廢青」,對青少年極不友善的社會輿論。學民思潮前發言人周庭就指「自殺,可以是個人問題;但自殺率,就必然是社會問題」。

葉兆輝建議應該在個人層面上,要關懷身邊有可能自殺的青少年。中長期政策則需要改變大環境,給予青少年希望。(香港大學圖片)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表示,學生自殺的原因可以很複雜,如學業、愛情、家庭等,最重要的是不要將現象簡單化,漠視長期因素的影響。

葉指今年學生的自殺數字比往年都高,前幾年平均一年有23名學生自殺,但今個學年至今已經有17名學生自殺。他認為,學生自殺個案上升的原因有幾種,首先是愈來愈多青少年人沉迷在虛擬世界,不懂向其他人尋求幫助;第二是成年人社會亦問題重重,他特別提到不少個案都是來自單身家庭;第三個原因是自殺學生感到絕望,在香港若然學業成績不佳,很容然就會感到絕望。

葉指在個人層面,家人及朋友應該關懷身邊有可能自殺的青少年。在政策上各地政府的處理辦法都以在學校成立心理輔導中心,引入學長/學姐(Big Brother/Big Sister)的學生互助政策等輔導政策為主。

《經濟學人》報告:世代都懷才不遇感絕望憤怒

或許最重要的是不止小修小補地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而是改變大環境,給青少年人生存的意義。《經濟學人》(Economist)在今年1月23日關於青少年人的特別報告中,就提到不少國家在勞資法、教育政策、移民制度等忽略青年人的需要,令青年人整個世代都懷才不遇,感到絕望和憤怒。在這個大環境下,葉兆輝指要改善學生自殺問題,就要給青年人表現機會。社會要支持青年人,讓青少年人感受到他們沒有被人遺忘,只有社會給予青年人機會及希望,才可能持久改善學生自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