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國教五年】僅3%青年認同中國人身份 回歸20年下挫九成

撰文:陳澔琳
出版:更新:

自回歸後,教育局一直對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不遺餘力,可是理想與現實往往存在落差,調查顯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青年比率屢創新低,今年上半年跌至只有3.1%,較高峰期流失逾九成。是政府推行國民教育不力,抑或20年來推行國民教育的方式,無法叫香港年輕人認同中國人身份?

政府在2012年擱置《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但國民教育在學校課程的進展及重要性,從沒因而告一段落。政府早在計劃將國民教育獨立成科前,已將國民教育元素化整為零,滲入中小學各科及活動之中:教育局前身教統局早於回歸後已着手推行中小學教育課程改革,將「德育及公民教育」列為四個關鍵項目之一,涵蓋認識國家及認同國民身份。2001年課程發展議會發表《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文件,對德育及公民教育「未能完全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和國民身份的認同」表示關注。

當局在2002年及2008年先後推出《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小一至中三)》及修定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前者視「國民身份認同」為五種首要培養的價值觀和態度之一;後者列出相應期望如「對社會及國家抱持一份歸屬感和責任心,認同作為公民和國民的身份」等。

上述文件反映國民教育是價值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側重點。小學的中文、常識及普通話等科目早已滲入不少培養國民身份認同的內容。據2011年的常識科課程指引,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方向寫明:「課程加強了與情意發展相關的學習元素,包括處理情緒及培養學生對本地社會與國家的歸屬感」。

 

不少教科書仍只是向學生「硬銷」中國人國民身份。(陳澔琳攝)

教科書出版社均據指引編寫內容,令書中不乏歌頌中國的章節,以喚起學生的自豪感。其中培生香港出版的《Z世代新思維——朗文常識神州五稜鏡5C》,內文有一頁解釋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兩頁講解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及挑戰;另用一頁半略談今日中國國情及世界地位,如中國貧富懸殊問題、太空科技發展等等;僅在最後的「鞏固延展站」用兩張圖片展示六四事件,配以兩句簡單說明,並叫學生自行搜集資料向同學匯報,沒有提及事件經過及死傷人數,篇幅遠不及文革詳細。

政府擬於幼稚園推行國教,引起家長擔心。(羅君豪攝)

資助超過10萬名學生到內地交流​

2007年時任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更首次提到以公帑資助團體舉辦交流團,讓青年人參加到內地考察國情,自此內地交流團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教育局在上年度共資助21個交流計劃,多由學校自行籌辦,學生到訪逾35個內地城市,在2012至2016年間,分別有9.86萬名及6.37萬名中學生及小學生受惠,四個年度合共涉款約1.78億元。現時不論人數抑或資助額均年年遞升,獲資助人數已由2012/13年度約2萬名,升至2015/16年度5.52萬名,相關資助開支由3,230萬元升至5,820萬元,本財政年度將調撥逾1.1億元資助超過10萬名學生到內地交流。上述數字仍未包括其他政府部門對國內交流及實習計劃的資助,但仍足以印證政府在推動學生認識國情不遺餘力。

08年四成青年認是中國人

政府20年來不斷從教育方面推動國民教育,北上參觀的學生人數也持續增加,公帑花多了,但結果如何?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18至29歲受訪者中,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香港中國人(即「廣義中國人」)的比率,由1997年的31.2%,到2008年升至高峰41.2%,直至2010年與30歲以上的受訪者比較,只少8至18個百分點。

不過由2011年開始,認同是「廣義中國人」的青年受訪者急跌至20%以下,到2016年更跌破10%水平,至今年上半年僅有3.1%,不及30歲以上的受訪者的一成,也比2008年高峰時下挫逾九成。現時18至29歲青年,正正是過去20年教育政策下成長。

學者:歌功頌德會令國民盲從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副教授梁恩榮指出,國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其中一環,不論學校採用哪種模式教授公民教育,「最重要是不可以偏頗,一些歌功頌德的教材未有將真相呈現予學生討論,只討論成就會令國民盲從,不懂改善社會現況。」他指出,這種正面取向的教育法不但違反公民教育的原則,同時扼殺批判思考訓練。

梁恩榮又指,「對國家的感情不是源於我們做了多少教育,而是學生看見活生生的中國,雖然經濟發展很好,但一些事件如六四、劉曉波事件,反映了國家民主、自由的倒退」。

特首林鄭月娥說應從幼兒開始培養「我是中國人」概念,然而2012年國民教育風波,顯示家長不能接受偏頗失實的國教,政府應就如何培養認同感取得社會共識,國教應是讓學生認識當今中國,而非迴避共產黨執政,才是今後應走的路。

原文載於第75期《香港01》周報(2017年8月28日),原文題為《 回歸20年 歸屬感創新低 僅3.1%青年認同中國人身份》,現題為編輯重擬。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8月28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5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