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借grant loan旅行購物 包辦女友使費 欠債逾10萬

撰文:李慧妍 潘希橋 孫名慧
出版:更新:

每逢開學季節,不少大專生都在煩惱申請資助貸款讀書,不過,俗稱grant loan 的學貸到手,原來不一定用來交學費!有理財輔導中心指,學生容易高估個人的還債能力,以借貸過度消費,頻繁網上購物、甚至每年外遊4至5次;亦有大學生借grant loan後,僅繳付一半學費,將餘款連同向銀行借貸款項,全部用於出國旅行,又「包辦」女友的一切洗費,最後欠債約10萬元。
根據學生資助辦事處資料顯示,於2016/17學年的多個貸款計劃,學生拖欠還款個案約有1.1萬宗,涉款1.77億元。

(資料圖片 / 江智騫攝)

團體:學生借grant loan不覺得是「債務」

明愛向晴軒債務及理財輔導服務主任翁麗萍表示,有大專生借grant loan後將餘款會於投資、旅行、娛樂消費等,但因償還期較長,無迫切性,不少大專生不覺向學資處貸款是「債務」。她指,曾有剛升讀大學的男學生申請grant loan後,僅繳付一半學費,而餘款連同銀行借貸款項,用於假期出國旅行使費,包辦與女友在歐洲多國吃喝玩樂後,返港還款時才發現欠債約10萬元,慌亂之下向中心求助。

她又指,時下網上購物方便且便宜,令學生頻繁購買,每次數百元,最終「雪球愈滾愈大」;此外,不少學生每年至少旅遊4至5次,來回機票或達3萬元,又會不斷更換新電話等,每月簽單可達1、2萬元,「現時理財教育不足,令學生覺得借錢不是即刻還款,出現不好的消費習慣。」

(資料圖片 / 江智騫攝)

學生借貸款項賭波

在城市大學就讀環境及能源學院的浩然就指,自己雖無借學生貸款,但聽聞朋友借足全年四萬多元學費後,把款項拿去賭波,結果輸掉。

城大4年級的謝同學,亦聽過朋友用借來的學生貸款和學生資助炒網股,並成功「無本生利」,「他們炒股很厲害,通常都賺到多一倍甚至兩倍。」他指這種做法不妥當,「其實都不是太好,有欺騙成分,政府給你一筆金錢是用來讀書不是購物。」

除了申請學生資助外,更多學生會申請信用卡並透支消費。城大就讀護士科的孫同學就指,曾試過購買美容院療程及購物,一個月「碌卡」過萬元,「還完再借,又可以賺積分,幾開心,所以不擔心還款。」鍾同學就指,曾有同學「碌卡」賭馬輸逾十萬元,「之後就再見不到他返學了。」

(資料圖片 / 江智騫攝)

拖欠學貸總額1.77億

學資處數字顯示,五項資助貸款計劃中,2016/2017學年的學生「借錢未還」個案達11,329宗,拖欠總額高達1.77億元,已較上學年微跌7%。其中以「擴展的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拖欠數量最多,為5,559宗,涉款7,354萬元;其次是「專上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2,355宗個案涉及金額為4,830萬元。而「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和「專上學生資助計劃」則分別有1,106及1,318宗拖欠還款個案。

對畢業學生而言,償還貸款期最長達15年,比公屋平均輪候時間4.7年還要長。雖然還款能力人人不同,但以四年制課程貸款額20萬元為例,選擇15年還款期,總利息開支約1.54萬元,而5年期的總利息開支只需5,121元,相差三倍,而每月還款額就由近1,200元增至3,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