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咀超級監測站落成 提供港空氣質素基數 日後可分辨污染物來源

撰文:文雪萍
出版:更新:

前特首梁振英於率團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後,曾向傳媒提出「香港輸出霧霾」論,指吹南風時,香港的污染物吹至廣東引致霧霾,隨即遭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李本瀅網誌撰文反駁。
環保署於今年中落成鶴咀超級空氣質素監測站,位於港島的東南端,倘吹南風時,收集到的氣體不含來自香港及內地空中污染物,可用作本港背景空氣質素數據,更可實時量度有助形成臭氧的有機化合物,未來或可明確分析霧霾及臭氧來源,對症下藥。

余立之指,監測站可實時量度有助形成臭氧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文雪萍攝)

香港空氣污染問題向來嚴重,本港各區更不時受煙霧影響,政府過往曾實施多項空氣污染管制措施,惟大氣中的臭氧濃度依然高居不下,處於較高水平;臭氧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吸入過量危害人體健康,對呼吸道尤其有害,故環保署早於2012籌備,在鶴咀設立首所超級空氣質素監測站,分析進入本港範圍的空氣質素,而所收集的數據則會用作科研及制定未來政策。

監測站設有儀器量度可能形成微細粒子的氣體和相關離子。(文雪萍攝)

可實時量度形成臭氧有機化合物

鶴咀超級監測站於今年7月陸續投入運作,環保署高級環保護主任(空氣科學)余立之指出,其性質有別於常規的空氣監測站,可實時量度有助形成臭氧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包括硝酸及二氧化硫等,24小時記錄從空氣中收集到的氣溶膠離子,得出每小時平均值,從中了解臭氧及煙霧形成的成因。

然而,可吸入的細懸浮粒子(PM2.5)亦對人體造成傷害,患有呼吸系統毛病人士尤其受影響,鶴咀超級監測站設有微細及可吸入懸浮粒子實時監測器,包括PM2.5及PM10,更可實時監測直徑少於0.1微米的超微細懸浮粒子,量度6組不同直徑粒子的分布。

鶴咀位於港島的東南端,遠離市區及沒有其他重污染源,適合收集本港背景空氣質素數據。(文雪萍攝)

超級站選址鶴咀 皆因人車甚少

余立之指出,超級站選址在鶴咀,因其位於港島的東南端,附近居民人數及汽車較少,更沒有其他重污染源。他續稱,在吹南風天時,收集到的氣體不含來自香港及內地空中污染物,可用作本港背景空氣質素數據;在吹北風時,屯門及東涌監測站的位置較接近內地,其數據可顯示來自內地的空氣污染物,故未來可把不同監測站量度到的數據作比較,分析污染物來源。

何德賢指,未來計劃於鶴咀超級監測站加建激光雷達儀器。(文雪萍攝)

超級監測站將加建激光雷達 掃瞄高空粒子濃度分別

環保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政策)何德賢指,政府於監測站投資共1,800萬元,每年經營成本約500萬元,未來更計劃於鶴咀超級監測站加建激光雷達儀器,掃瞄高空的臭氧及粒子濃度分別,從數據中反映離子變成臭氧傳輸的方式,料於2019年前落成。他續稱,當局未來會於本港不同地區加建共5個激光雷達監測站,分析污染物於吹西北風時如何飄到本港,以及當中的濃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