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百科】本港曾出現逾900紅潮 「藍眼淚」最吸引

撰文:黎梓緯
出版:更新:

本港水域不時出現紅潮,過去四天內更出現十多宗紅潮報告,受影響區域包括多個泳灘,雖然大部分紅潮對人體無害,惟生態環境則會受嚴重影響,或會導致魚類大規模死亡。紅潮一般惹人討厭,但去年被稱為「藍眼淚」的夜光藻紅潮,其迸發的美景,則一度吸引大批市民前往有關海岸觀看。

大部分紅潮對人無害。(漁護處圖片)

根據漁護處資料,紅潮普遍是描述由高濃度藻類引致海水變色的現象,大部分對人體無害。紅潮一般因水溫、水中鹽分、養分及水流等自然因素形成,亦可能因大量人造的有機物或營養物排入海中引致,當有關的影響達到一些藻類的生長要求時,便會迅速繁殖,含有色素的藻類,令海水變色,最終成為「紅潮」。惟海水顏色不一定為紅色,主要因應不同的藻類,可變成褐色、綠色等。

引致紅潮的部分藻類會分泌毒素,生長期間亦會耗盡水中氧氣,令海魚死亡。藻類死後亦會發出臭味,影響環境。市民應避免進食被有害藻類所殺的魚類,亦不要接觸受紅潮影響的水域,因有毒藻類或導致眼、鼻、皮膚或呼吸道出現不適。

本港曾出現28宗紅潮引致魚類死亡個案。(漁護署圖片)

紅潮曾致逾70萬元損失

香港自1975年開始記錄紅潮個案,截至去年,共有907宗紅潮,當中有28宗個案涉及魚類死亡,主要發生於80至90年代初。漁護署共錄得78種曾引致紅潮的藻類,當中有21種被列為可能有害或有毒。

過往香港曾因紅潮導致經濟損失,據漁護處資料顯示,1982年一場裸甲藻紅潮造成10噸、價值逾70萬元的養殖海魚損失。1998年溝凱倫藻紅潮一度於本港大部分養魚區爆發,造成嚴重損失,當時有一半養殖戶受影響。

紅旗表示水域會受有毒藻類引起的紅潮影響。(漁護署圖片)

出現有毒紅潮 掛紅旗提醒魚戶

針對不時出現的紅潮,漁護署分別有不同的措施處理。當確定紅潮由無毒品種引起,當局會通知受影響養魚區懸掛黃旗,提醒魚戶停止餵飼魚糧及使用增氧機。如由有毒品種引起紅潮,則會掛出紅旗,提醒魚戶盡快賣出可收成的魚,或將養殖箱網移到未受影響的水域。

至於大眾市民,如發現紅潮,可向漁護署報告有關地點、海水顏色、範圍等資料,如出現的地點是泳灘,市民應避免下水,如不慎接觸到紅潮後感不適,便應盡快求醫。

有市民今年拍到清水灣二灘有「藍眼淚」的蹤影。

「藍眼淚」美景 水生物或遭殃

紅潮之一,被稱為「藍眼淚」的夜光藻,一般1月至3月會出現於受農地或家居污水污染的海域,夜光藻在遇到刺激時,體內磷質會呈現藍光,故被形容為「藍眼淚」,它本身沒有毒素,但因在近水面位置生長,或會耗盡水中氧氣,或令生物缺氧死亡。去年1月尾,不少本地及海外傳媒報道大埔三門仔及大美督附近出現「藍眼淚」,大批市民前往,影響該區村民生活,更有不少人為一睹美景,故意擲石及燃點鋼絲絨製的火圈刺激夜光藻。昨日有市民於西貢清水灣二灘拍到「藍眼淚」,更指清水灣一灘及淺水灣亦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