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申訴、審計部門屢斥官僚僵化 政府永續依然故我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政府不少部門過去一直被批評官僚僵化,部門之間經常互相「卸責」。申訴專員公署昨日(1日)發表兩項調查報告,揭發政府相關部門就控煙、新界非法倒泥頭等議題上,仍採取各自為政的態度,甚至有法不依。
最令人譁然的是,被納入法定控煙執法部門的食環署,未有嚴打轄下市政大廈違例吸煙,甚至有政府部門的員工公然在辦公室內吸煙,公署直斥離譜。
事實上,過去公署曾就社會福利署與房屋署協調公屋調遷時,亦批評政府部門的處理僵化,可見部門長期欠協調。不論是申訴專員公署或審計署報告,屢次狠批政府部門運作怠忽職守,浪費資源,但當局卻依然故我,毫無改進,豈不令大眾氣結、令市民失望?這股歪風歷年來無任何改善,相信港人已受夠了!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表示,連串事件反映政府處事官僚,認為日後在打擊新界非法倒泥頭時,應設立恆常的專責小組通報資料,而非「有事才合作」,以加快處理違規問題。

公署指雖然康文署、食環署及房屋署人員均賦予權力執法,但康文署及食環署的執法數字偏低。(資料圖片)

申訴專員公署昨發表調查報告,揭露食環署、衞生署在執行控煙工作時,未有互相協調,根據現行的《定額罰款(吸煙罪行)條例》,康文署、食環署及房屋署人員均賦予權力,有權向違例吸煙人士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及傳票。

自2007年本港實施室內禁煙已11年,但仍不時見有煙民違反禁令。(資料圖片)

食環署默許違例吸煙   食衛局責無旁貸

但公署發現作為執法部門之一的食環署、康文署2013年至2016年的檢控個案維持偏低水平,以2016年為例,食環署及康文署分別接獲76宗和213宗投訴;惟檢控個案僅得33宗和60宗,檢控率只有約43%及28%。相反,衞生署轄下的控煙辦的檢控數字約8,650宗。

其中一個投訴個案,投訴人不滿大角咀市政大廈熟食中心違例吸煙的情況嚴重,控煙辦於2年間共進行120次突擊調查,成功票控約50宗,反映該地點的吸煙問題相當嚴重。申訴專員劉燕卿批評,食環署雖然作為場地管理人,但未有以身作則,積極打擊違例吸煙,更加沒有行駛其執法權力,變相默許違例吸煙。

然而,食環署、控煙辦均屬食衞局轄下,但食衞局亦未有敦促食環署加強控煙工作,實在是難辭其咎。

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後批評,食物及衞生局和控煙辦公室在打擊違例吸煙上有9項不足。(資料圖片)

政府職員知法犯法 專員斥離譜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公署調查發現個別政府部門的職員知法犯法,在政府部門A工作的G先生,分別在去年一月兩度向控煙辦投訴辦公室內有職員違例吸煙。劉燕卿斥政府部門未能以身作則,「更加離譜的是,連政府部門都不可以身作則,如何鼓勵私人場所積極配合控煙工作。」

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後批評,食物及衞生局和控煙辦公室在打擊違例吸煙上有9項不足。(黃靜薇攝)

公務員非主要工作抱卸責心態

事實上,公署並非首次批評政府部門僵化及各自為政,去年的調查報告提到社署及房署在處理公屋恩恤調遷的個案上,兩個部門互相轉介,拖延近3年才獲調配單位,社署被批評拘泥於機制程序,儼如「鐵板一塊」。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指出,食環署在轄下市政中心未有執行控煙工作,反映政府部門的官僚心態,「如果唔係主力艦(即擔當主導角色),就盡量卸咗佢。」他認為,食環署人員或認為控煙並非其主責,故未有積極執法。

新界非法倒泥頭情況普遍,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資料圖片)

非法倒泥頭涉2部門 互有「甩漏」 
公署昨日公布新界非法倒泥頭的調查報告,揭示負責規管和執法的環保署和規劃署,按各自職權作跟進時互有紕漏。環保局自2009年發出通函,訂明政府部門應定期到新界鄉郊土地及各黑點巡查,但作為主要執法部門之一的環保署,多年來從未制訂有關主動巡查的計劃,去年僅作出過2次主動調查。公署以天水圍「嘉湖山丘」的個案為例,事件由傳媒首先揭發,公署認為環保署應主動巡查,惟環保署過去每年只舉行一次跨部門會議,去年開始才增至兩次。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認為政府部門各自為政的情況普遍。(資料圖片)
公署批評規劃署處理非法倒泥頭的違規個案,只有8%會於發出「通知書」的3個月限期內恢復原狀。(資料圖片)

規劃署淪「無牙老虎」

另一個執法部門規劃署,公署發現署方向違規者發「執行恢復原狀通知書」的耗時冗長,過去12年間約14宗超過3至5年時間才完成糾正工作,變相助長非法倒泥的風氣。就3宗非法填塘的個案,署方亦未有要求違規者恢復漁塘狀況,更允許以種草美化受破壞土地,公署認為種草的生態價值難與漁塘比擬,保護有生態價值的地帶免受非法倒泥的活動破壞,應是規劃署重要的考慮因素。

尹兆堅指出,新界非法倒泥頭的個案,不足一成會於指定限期內恢復原態,個別非法填塘的違規者亦無須恢復漁塘,使規劃署淪為「無牙老虎」。他認為,隨著非法倒泥頭的情況漸多,環保署、規劃署及地政署應設恆常的工作平台,以專責小組的形式定期互通資料,加強執法和復修工作,避免令土地佔有人以為執法時間冗長,便乘機進行違規活動,破壞鄉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