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證胃潰瘍藥可對付超級惡菌 「解除武裝」變回普通細菌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港大理學院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常用於治療胃潰瘍的藥物,能有效抑制具高抗藥性的常見超級惡菌,並可解除其耐藥性「武裝」,變回一般普通細菌,可讓抗生素更有效對抗。有關研究結果已在《自然•通訊》雜誌,並已申請美國專利。

港大理學院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常用於治療胃潰瘍的藥物,能有效抑制具高抗藥性的常見超級惡菌。(鄺曉斌攝)

香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教授孫紅哲及醫學院微生物學系高一村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應用在治療胃潰瘍、含有金屬鉍抗菌的藥物枸櫞酸鉍(CBS),能有效抑制具高抗藥性的超級惡菌,有效延緩細菌產生耐藥性,讓現有抗生素的使用周期延長,可對付耐碳青酶烯類腸桿菌(CRE)、肺炎克雷伯桿菌(CRKP)等常見的超級惡菌。

何栢良指,新療法是透過解除超級惡菌武裝,從而使抗生素有效對抗。(鄺曉斌攝)

感染惡菌死亡率達五成

團隊指出,簡稱MBL及NDM-1的細菌是導致超級惡菌CRE形成的重要耐藥因子,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根據本港衞生防護中心數據,本港超過7成的超級惡菌的抗藥原理均是源自MBL。他又表示,如病人的血液感染超級惡菌CRE,致死率可高逹50%。

團隊研究發現,使用藥物CBS及其他抗生素的聯合療法,能殺滅NDM-1超級細菌,減緩細菌的耐藥性,使抗生素能有效對抗惡菌。何栢良形容,療法等於將超級惡菌的耐藥性武裝解除,令其變回一般普通細菌,從而令抗生素可有效對抗。

需臨床研究才可應用於人體

何栢良表示,由於人口老化、醫院擠迫、處方過量抗生素等因素,導致超級惡菌滋生,尤其住院病人、插喉病人、老人家的感染風險會相對較高。孫紅哲則指,新研發的方案可用於治療腸道、尿道的感染,但將來仍需作進一步大量臨床研究才能實際應用於人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