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快餐店無家者5年內增5.7倍 女麥難民:單身宿舍曾遇性騷擾

撰文:文雪萍
出版:更新: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開展「廿四小時快餐店的無家者」研究,發現過去5年俗稱「麥難民」的24小時快餐店無家者人口,由2013年的57人增加至2017年12月的384人,增長約5.7倍,其中九龍西區的「麥難民」在四個研究選取地域中佔逾一半,有58.9%。
住在紅磡24小時快餐店的女露宿者道出,曾入住單身人士宿舍約3個月,惟期間不時被同區的女宿友言語上性騷擾,以及遭人盜取財物。她坦言,不愉快經歷對單身人士宿舍失去信心,更坦言認為24小時快餐店比住宿舍安全:「唔想再入去住,好恐怖!」

研究發現,過去5年「廿四小時快餐店無家者」人口,由2013年的57人增加至2017年12月的384人,增長約6.7倍。(文雪萍攝)

無錢買飯喝熱水果腹

同樣在快餐店露宿的深水埗無家者稱,早前天氣較寒冷的時候,不少街友會選擇到快餐店避寒,更有露宿者因沒錢買飯,只喝熱水裹腹保暖。

近年越來越多女性無家者選擇於24小時快餐店露宿,盼有一瓦遮頭,可在較安全的環境休息。住在紅磡24小時快餐店的陳小姐(化名)指出,曾任職文員,惟失業後在其他公司求職時,對方以「年紀大」及「女性」為由不僱用她,目前僅依靠綜援金渡日。

快餐店比單身人士宿舍安全

陳小姐續道,於2017年曾入住單身人士宿舍,惟當時遭到同區女宿友言語上性騷擾,如問她有沒有男友、會否跟男友有親密行為等,讓她感到不快,期間更屢次被人盜取財物。

她稱,曾向當時的社監投訴,惟對方僅回覆:「女性嘅問題handle(處理)唔到!」她坦言,目前已對宿舍服務失去信心,即使曾在快餐店都有被陌生男子言語性騷擾,但認為快餐店屬公眾地方較宿舍安全。

MayMay(右一)稱,自己於快餐店露宿已有1年。(文雪萍攝)

不時遇到食客冷嘲熱諷

同樣在快餐店露宿的深水埗無家者MayMay指,自己年屆60歲,以及皮膚問題,不能從事清潔工作,尋求工作有一定困難,故目前領取綜援生活。

她續道,現時的租金津貼僅約1,800元,與租金中位數的4,500元有距離,無法負擔昂貴租金只好露宿。她指,早前天氣較寒冷的時候,不少街友會選擇到快餐店避寒,更有露宿者因沒錢買飯,只喝熱水果腹保暖。

MayMay稱,自己於快餐店露宿已有1年,坦言非每間快餐店都讓無家者留宿,更不時遇到食客批評及冷嘲熱諷,有部份員工更刻意把餐廳音響調高,讓無家者無法入睡。

她坦言,明白餐廳沒有義務提供地方給無家者留宿,故平日都在凌晨12時至1時的時段才到快餐店,早上便離去。

而在長沙灣麥當勞露宿的Monica亦指,在快餐店留宿有「潛規則」,如到快餐店前要先洗澡、不能把腳放上椅子等,以避免到其他食客:「如果畀人投訴,會影響埋其他人無得住。」

MayMay稱,早前天氣較寒冷的時候,不少街友會選擇到24小時快餐店避寒。(文雪萍攝)

社協:九龍西無家者佔逾半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2017年12月8日凌晨時段,即凌晨12時至早上4時,分別在四個選取區域中的24小時快餐店,包括港島、九龍東、九龍西及葵青荃,進行24小時快餐店無家者的人口點算。研究發現,過去5年「廿四小時快餐店無家者」人口,由2013年的57人增加至2017年12月的384人,增長約5.7倍,其中九龍西區(58.9%)的無家者在四個研究選取地域中佔逾一半。

社協亦於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訪問了116名廿四小時快餐店的無家者,研究對象集中於九龍西區,包括油尖旺區(55.2%)、深水埗(31%)和九龍城區(12.9%)。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解釋指,由於不少無家者從事散工,為配合上班地點,都會選擇到九龍西區露宿。

他續指,過去5年「全港無家者人口」增長率高37%,女性「廿四小時快餐店的無家者」較其他露宿地點為多,批目前的資助宿位不足。他稱,建議政府增加資助住宿服務宿位,尤其女性宿位,並延長宿舍住宿期至3年等,改善情況。

九西「麥難民」約4成擁有高中或以上學歷

調查又發現,在116名住在九龍西區24小時快餐店無家者中,逾兩成(24.3%)受訪無家者只有小學以下的學歷,逾3成(36.5%)有初中學歷,而有約3成(31.3%)和7.8%有預科或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即約4成人有高中或以上學歷。

吳衛東(中)指,由於不少無家者從事散工,為配合上班地點,都會選擇到九龍西區露宿。(文雪萍攝)

表:政府資助綜合露宿者服務男女宿位比較:

機構
救世軍 40 0
聖雅各福群會 55 0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 20 5
總數 115(85.8%) 5(4.2%)

資料來源:社協提供

吳衛東:政府應增建1萬間社會房屋

另外,吳衛東坦言對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感失望,當中政府計劃預留10億元及將空置政府用地或校舍,以短期租約批租予非政府機構,他批評政府沒有擔當主導興建社會房屋角色及具體承諾。

他認為,政府應興建更多社會房屋,增加其供應量約1萬間,改善香港的房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