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補漏拾遺」有無你份?一文睇晒「N無」定義爭議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今年庫房「水浸」,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派糖」不均,導致民怨四起,自《財政預算案》公佈後,陳連日來解畫「補鑊」,表明將額外預留數以10億計金額、委託關愛基金「補漏拾遺」,並擬擴闊「N無人士」定義,考慮納入基層家庭主婦及毋須交稅年輕人等。
不過,由於「N無」定義曖昧不明,事件引起強烈反彈,而關愛基金公眾諮詢會舉行在即,料有大批基層持激烈意見;另一邊廂立法會議員亦群起反擊,相信港府或再次面臨重大阻力。

陳茂波指,將透過關愛基金「補漏拾遺」。(資料圖片)

「N無」泛指「非公屋、非綜援低收入戶」

關愛基金於2011年成立,旨在扶貧,以支援社會福利網未能涵蓋的經濟有需要組群,成立以來共推出45個援助項目。基金又於2013、2015及2016年三度推出「N無津貼」,共有約13萬戶受惠,前後支出合共10.2億元,向居於惡劣環境如劏房、板間房、工廈及無家者等無領取綜援的低收入住戶,提供一次過生活津貼。

政府多份文件均指明「N無」人士泛指「非公屋、非綜援低收入戶」,而關愛基金執行委員會及督導委員會前委員、社福界權威學者周永新指,原有的「N無」定義是經過深思熟慮,並以扶貧原則作主軸敲定而成。(見另稿)
 

財政預算案表明「N無人士」以非綜援、非公屋作界定,豈料數日後,陳茂波建議將「N無」定義擴闊,遭批評為預算案「補鑊」。(2018財政預算案截圖)

「N無」定義可重新研究

隨著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 N無人士 」定義再遭進一步拉闊。今年庫房「水浸」,但陳茂波拒絕全民派錢,在錄得史上新高的1380億盈餘下,撥出當中4成、約524億元選擇性「派糖」,雖然港府提出重推「N無」津貼及「出三糧」等紓困措施,卻仍然觸動社會神經。

在基層及中產齊聲怒轟政府關顧不足的壓力下,陳茂波承認預算案思量未夠周全,又急忙「補充」指,將委託邀請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利用關愛基金「補漏拾遺」,為「N無」人士紓困,又指「N無」定義可重新研究,考慮納入毋須交稅年青人及家庭主婦等。羅致光亦和應稱,舊有的「N無」定義可摒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泛民及建制派議員同聲批評以關愛基金「補漏拾遺」做法不妥當,港府注資關愛基金的措施會否觸礁、能否獲立法會支持下成功通過,現時仍是未知之數。

回顧「N無」定義爭議時序表及各政府官員口徑:

2018年2月28日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港府宣佈綜援、生果金等「出三糧」,另亦邀請關愛基金為非領取綜援、非公屋低收入住戶推行短期紓困措施,表示考慮重推「N無」津貼。財政預算案文件仍表明「N無人士」以非綜援、非公屋作界定。

2018年3月3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重申,不會全民派錢,但承認思量未夠周全,已經邀請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以關愛基金發揮補漏拾遺作用,為「N無」人士紓困,表明「要做得全面、範圍再闊啲」,盼覆蓋預算案未能受惠市民,包括剛大學畢業、投身社會不用交稅的年輕人、剛退休但未取得生果金的人士,甚至考慮覆蓋居於公屋但未有申領綜援、符合特定條件人士。他預計向基金額外注資「以10億計」金額,表明由政府「埋單」。

2018年3月3日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出席活動後指,關愛基金將全力配合為「N無人士」推行短期紓困措施,期望市民能給予空間與時間,又再次重申,有關款項會由政府全數注資。

2018年3月4日
關愛基金成立7年,向來將「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介定為「N 無」,不過,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N 無人士」定義可以重新再研究,「嗰個係歷史一部份,今時今日要幫助退休後無收入、福利制度未能幫助人士。」

2018年3月5日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理解有市民未被《預算案》涵蓋,她表示,相信羅致光能夠利用關愛基金,設計出合適計劃,幫助「N無人士」,擴大共享範圍,讓市民感到政府的真心誠意,及社會共享經濟成果。
另一邊廂,有議員炮轟指,要市民申請關愛基金,始能「共享成果」是非常侮辱;亦有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做法扭曲關金基金扶貧宗旨。

2018年3月6日
被問到關愛基金受惠對象不斷改變、預算案是否思慮不周時,署理行政長官張建宗否認「問一句、加一句」,又指需時探討漏網之魚範圍,強調會聆聽社會及立法會議員意見,政府將持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