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絲木板安全帶 山野小隊修護4.6公里昂坪棧道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東涌新市鎮與昂坪佛門清靜地,由昂坪360纜車連接繁喧與寧靜。自纜車上往下看,一條彎彎曲曲的棧道躺臥在山坡上。每逢假日,絡繹不絕的人群在狹窄的路途肩摩踵接。踏青的人,從來都不曾為意,腳下每一級,都是由數名師傅逐級逐步,逐粒螺絲栓緊,確保遊者安全。

維修棧道,是FMT工程師們日常工作之一,每修理好一個損壞地方,便拿住工具箱起程往下一地點。(吳鍾坤攝)

這條高高低低、彎彎曲曲的棧道,本來是纜車緊急救援徑,整條棧道由石徑和木徑組成,全長4.6公里,只靠8名維修師傅每個月定期逐級檢查維修,確保行山者安全登山。每次重覆走的幾公里路,其實就是為大家「鋪一條平坦的路」。

一班負責棧道維修的職工,每次以3、4人為一組,一同乘坐纜車上昂坪市集,再緩步行落山。一條3小時走完的行山徑,他們要花多一倍時間,每趟旅程都帶着「沉重步伐」。每次維修除了背負電鑽、電鋸、拉尺、安全帶、不銹鋼鏍絲及保險絲母等工具,更要帶着沉甸甸的行山徑木板,加上沿途沒有物資補給站,他們還要自備糧水和雨具。要帶齊「架生」,每個背包重量至少20、30磅。

工具沉重疲不能興

加入設施管理組6年的顏長偉說,每次維修棧道難度不太高,但揹着數份維修工具,有時感到很辛苦,甚至過度疲累,需1至2日才能恢復體力。跟他同組的葉俊明也說,每當回家攤坐在梳化時,「我太太就知道剛剛又做完維修了。」

每個月重覆走同一條山路,歷盡酷暑與隆冬。他們曾汗流浹背,幾乎中暑,也曾穿羽絨貼暖包,仍冷得「騰騰震」。葉俊明笑說,山上天氣變幻莫測,工作中途遇上驟雨時有發生。除了臨近纜車轉向站可以避雨,大部分時間都是「風雨中抱緊工作」。他更指,若下雨時恰巧在使用電鋸,他們會被迫停工,或改用人手處理。

近年多了行山愛好者挑戰昂坪360纜車救援徑,沿途木梯的損壞情況也愈趨嚴重;然而維修員每更換一塊新木板,便須花費半小時或以上。(吳鍾坤攝)
烈日當空下,輕裝上陣的行山者已汗流浹背,而負重數十磅的維修員,豆大的汗珠更是不斷自額上滑落。(吳鍾坤攝)
維修員沉甸甸的背包內藏有各式工具,包括電鑽、電鋸、拉尺、安全帶、不銹鋼鏍絲及保險絲母等。(吳鍾坤攝)

心和眼手和腳 呵護每級每處

行山人士快步踏過的棧道,受每一位棧道維修員,每次維修時小心翼翼地「呵護」。例如左腳踏上木板梯級,右腳隨後緩緩踏上同一級,再憑搖晃,判斷木板鬆緊情況。雙手緊握兩邊扶手欄杆,同時一眼關七,留神每個梯級的外圍螺絲是鬆是緊。當發現螺絲鬆脫,就要立即栓緊。

訪問當日,記者跟住維修員走一遍棧道,見到他們分工仔細,滿有默契。有人熟練地為木梯換上螺絲,並加固螺絲母。另一維修員就遞上各款工具,另一人記錄。

損毀多需報警 標距柱「消失」

不過,由於近年多了行山愛好者,棧道受損情況愈趨嚴重。葉俊明指,去年每逢定期維修,均發現棧道出現一定程度損毀,有時更要「大維修」,如更換木板、修復標距柱等。「去年2至6月,我們多次發現棧道的木梯梯級須要更換,而標距柱亦遭刻意破壞,已先後5次報警查究。」

他續說,曾發現有人將標距柱「連根拔起」,連「屍骸」也找不回,更有木徑梯級的木板,被「劈」至兩半,「木徑使用的木板承載力已經不錯,行山者以正常步速行過,是沒有問題的。但有行山者又跳又跑,用力過度容易令木板受損。」他又回憶指,有日早上乘坐纜車時,看見有男行山者將木梯當「健身器材」,借扶手做掌上壓,又把腳放上扶手位置拉筋。

維修工作雖辛苦,但葉俊明笑說,工作時聽到行山者對他們說一句「多謝」,便感到心滿意足。一班大男人,每個月付出血與汗,成就一眾踏青人士欣賞翠綠景色的偷閒時光。

每一級木梯皆是由一班維修員默默守護。(吳鍾坤攝)
四位維修員(由左至右)分別為顏長偉、葉俊明、李天培和陳兆宗。(吳鍾坤攝)
Deep V木徑算是整段棧道最難行的地方。(吳鍾坤攝)
葉俊明說,做得戶外維修員,就不能怕高。(吳鍾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