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首階段措施耗9.2億 智慧燈柱明年安裝 可收集天氣數據

撰文:林炳坤
出版:更新:

創科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智慧城市藍圖首階段3項措施,包括建設數碼個人身份(eID)、智慧燈柱及政府雲端與大數據分析平台,料共涉近9.2億元。
其中,當局計劃先在中環/金鐘、銅鑼灣/灣仔、尖沙咀及觀塘/啟德4個人流較多的地區安裝智慧燈柱,為期3年,將更換及改裝將400支智慧燈柱,收集交通、天氣及環境數據,並會預留空間提供免費Wi-Fi訊號。

創科局長楊偉雄(中)去年末領銜各部門提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資料圖片)

特首林鄭月娥去年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提及將投放7億元落實上述3項智慧城市的基建措施,創科局今(7日)提交文件交代具體撥款建議。據當局估算,數碼個人身份(eID)、智慧燈柱及政府雲端與大數據分析平台三3項分別涉資1.12億元、2.72億元及5.33億元,總值近9.2億元。對於整體金額較施政報告中說法多出近2.2億元,創科局回應指屬數字上有更新,文件所述金額是根據實際需要作的估算所得。

400智慧燈柱 可提供免費WIFI

當局計劃先在中環/金鐘、銅鑼灣/灣仔、尖沙咀及觀塘/啟德4個人流較多的地區試行智慧燈柱,為期3年,將更換及改裝將400支智慧燈柱,收集交通、天氣及環境數據,並會預留空間提供免費Wi-Fi訊號。

當局預料首階段將安裝50支燈柱,明年中或之前啟用,最遲2022年前完成安裝全部400支燈柱。創科局轄下資科辦已與路政署、運輸署、天文台等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在計劃開始1年後會進行檢討。

特首林鄭月娥在其施政報告以7億元提及落實3項建設智慧城市的措施。(資料圖片)

建數據平台支持數碼政府

文件又建議建設新一代政府雲端基礎設施和大數據分析平台,是今次公布的3個項目中造價最高,逾5.3億元。當局指措施可推動政府部門加快使用科技、提升整體運作效率,及支援未來進一步發展智慧城市。

至於數碼個人身份預計今年下半年進行招標,最快2020年中投入運作,及後每年營運開支為3,820萬元。當局形容數碼個人身份可讓市民免費用於政府和商業電子服務,如於網上續領牌照、訂場、簽署文件、預填表格等。另外又會積極推動公私營機構使用,讓市民能以單一數碼身分使用網上銀行、網購等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