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垃圾不徵費 再造業難收廢重用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林紀樺稱做環保從不容易,希望做到物盡其用卻處處碰壁。(梁鵬威攝)

食物殘渣被棄置,大部分人都不感可惜,但環保設計品牌OOObject大部分產品的原料偏偏來自食物殘渣,例如用45款百分百可生物降解的食物殘渣製成再生原子筆筆桿,也有茶杯、圍裙、沐浴刷、杯墊等。不過,該品牌雖然是在香港設計產品,但用來生產貨品的食物殘渣近100%來自內地。

本地廚餘回收 食肆顧慮多

OOObject所屬公司Green and Associates的廠房設於內地,創辦人林紀樺坦言,曾希望回收香港的啤酒渣、咖啡渣等,但這些殘渣都不能進口到內地再加工:「(內地)進口清單冇咖啡渣呢個選項,只有咖啡豆或咖啡粉,要進口就要畀咖啡豆稅」。林紀樺慨嘆:「香港好似企喺懸崖邊,四面都係海,唯一(處理廚餘)辦法係堆填。」

OOObject用45 款百分百可生物降解的食物殘渣製成再生原子筆筆桿。(梁鵬威攝)

林紀樺分享廚餘廢物再造的經驗,形容做環保從不容易。他們嘗試把很多人意想不到的食物殘渣融入綠色產品,例如番茄皮、蝦殼、雞蛋殼、豉油粕、蒜衣等,一支原子筆筆桿用上約三成殘渣,但需做好前期工序。

如果沒有脫糖,食物殘渣容易發霉,也引發細菌、昆蟲興趣,而雞蛋殼粉也有強烈腥味,還涉及清洗、消毒、殺菌等複雜程序,回收時也要考慮效率,例如含大量水分的咖啡渣容易發霉,需短時間內收走,商場要求他們在關門後才前來回收,也要教導前線人員儲存方式等。

食肆產生大量廚餘,卻未能好好利用。林紀樺分析,捐食物也要承擔食物保存責任,會擔心食物變壞,甚至可能承擔法律風險等等因素,都會削弱餐飲業做廚餘分類的動力。

廚餘不一定要送往堆填區,好好利用還是有新出路。(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為何唔直接丟去堆填區?」

若本地回收、本地「升級再造」,廚餘有沒有出路?本地廚餘回收公司「九龍環境處理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人黃旭進形容,廚餘再造用途其實很廣泛,從食物加工場回收魚骨、魚皮、肉碎等「餐前廚餘」,製成動物飼料,例如再造狗糧,較一般狗糧便宜一半;從食肆回收的「餐後廚餘」,可添加其它穀物以增加蛋白質,加工成蛋白粒,甚至與大學合作製成生物炭,可作燃燒或混入堆肥,改善貧瘠泥土。

黃旭進估計,單是從本港食物加工場丟棄的不合規格食物,每日約20至30公噸,然而,他的公司每日回收的餐前與餐後廚餘卻不足1公噸。他認為問題在於政府對私人廚餘回收廠支援少,加上未就垃圾徵費立例,廚餘送去堆填區不用錢,但若交由其公司回收,平均1 公斤需支付1 港元處理,「商人會諗『點解要畀錢去回收廚餘,唔直接丟去堆填區?反正唔犯法!』」

環團倡堆填區禁傾廚餘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表示,廚餘回收欠缺政策配合,「直接送去堆填區平過畀廠收」,市民欠缺廚餘分類的誘因。他又指出,「升級再造唔到咁多,可以幫補到少少,但唔會係大方向,最重要係源頭減廢。」

全球在思考如何做好本土回收,但港府沒有預留足夠用地處理。何漢威直言,在香港做回收的成本雖然不低,但必須支付,而且應有政策配合,例如仿效外國落實堆填區禁令,禁止廚餘運往堆填區,確保升級再造廠房有足夠回收量。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也認為,本港欠缺回收用地、物流成本高,政府應把廚餘「在地處理」,考慮如何把乾濕廚餘分類,提升回收價值及升級再造成品的競爭力。

上文節錄自第10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3月19日)《減廢大限僅餘四年 政府奢言可達標 廚餘年年有餘三宗罪》。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3月19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3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