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救護車試行 每輛100萬 5大特色提升安全效率

撰文:孫名慧
出版:更新:

不少市民均稱救護車為「白車」,但最近可能要改口叫「黃車」。
由白轉黃的3架消防處全新概念救護車,今日起投入服務,每輛造價約100萬港元。
新車有5大特色,如置中救護車床,以及將駕駛室跟車廂完全分隔等,增加車廂儲存空間及安全性,以及方便救護人員全方位為病人提供治療。

+9

前年年底,消防處訂購3架新型救護車,每輛造價約100萬元,跟同期購入的一批救護車相約,並由今日起投入服務,新救護車會輪流調派到40個救護站供前線救護人員試用,共試行8個月,第一試點是大埔及牛頭角,每個救護站約試用5至6日,以測試成效,並收集意見為未來救護車設計及規格作參考之用。

消防處訂購3架新型救護車,每輛造價約100萬元。(盧翊銘攝)

新救護車將會有五大新特色,當中最顯眼是車身由白轉黃,採用歐盟標準的專用黃色,從而提升可見度,救護監督張珈甄指,不擔心新舊車會在路面被混淆,主因會有訊號燈及聲音分辨。

車廂方面,救護車床將轉為置中設計,3架車的床底盤亦有分別,分別為不可移動、手動式左右移動、電動式左右和上下移動。張珈甄指,是為了方便救護人員為病人更有效全方位提供治療,3種設計模式會由前線救護人員評估,那個設計最能提升救援效率。車廂天花板則連接監察儀器用具,以善用整個車廂空間。

儲物櫃則以外置設計,儲物櫃可從車外或車廂內開啟。(盧翊銘攝)

儲物櫃則以外置設計,儲物櫃可從車外或車廂內開啟,救護人員因應需要儲存救援工具,提升靈活性;駕駛室與車廂則完全分隔,除增加儲存空間,亦保障救護人員和乘客在行駛時安全,張珈甄舉例,如救護車遭遇突發意外時,可能有工具意外飛出襲擊駕駛室,或令情況更差。

至於座椅,則由橫排式改為前向式或後向式獨立座椅,配合三點式安全帶,提升安全;座椅亦會分佈於車廂左右及中間位置,方便救護人員為病人提供多角度和全面護理。

(盧翊銘攝)

張珈甄表示,是次概念救護車計劃目的,在於準備計劃更換一批達至7年車齡的救護車,數目大概是現有救護車的7分之1,即約54部;她強調試驗目的,是為提升救護車整體安全性,更保障救護人員和傷病者,以及提升行動效率,提供更佳服務。張珈甄稱現時試用的救護車設計並非最終定案,會收集前線人員意見,將優點抽出,再跟機電工程署商討設計新車。

被問到每個救護站只有不夠一星期時間讓前線試用,會否太倉促,試得不夠全面,張珈甄回應指,要確保每一個救護站的前線人員均可使用新車,並給予意見,加上把最終設計版本招標,到付運落地,需要約25個月時間,為平衡買車進度和前線體驗,每個救護站5至6日的測試時間屬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