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改革】醫學界料延長有限度執業年期 難吸引海外醫生來港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立法會今日(28日)傍晚三讀通過《2017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日後有限度註冊醫生註冊和續期年期,將由現時最長1年改為最長3年。協助病人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希望,日後有限度註冊醫生數目增加一至二倍,助紓緩本港醫生不足問題。
醫學會會長蔡堅卻指出,不少海外醫生因難以忍受公立醫院工作環境而離開,延長年期無助解決問題;杏林覺醒成員彭潔儀亦預料改革無助紓緩公院人手緊絀,應從公營醫療資源投放方面入手。

公立醫院服務需求量爆煲,通過醫生註冊條例草案修訂,是否能紓緩公營醫療醫生不足的情況?(資料圖片)

海外畢業醫生來港執業試及格率少於一半

海外畢業的醫生如希望來港執業,就要先通過本港執業試和完成實習,但每年及格率少於50%;他們另一個選擇是透過有限度註冊來港,雖然毋須通過執業試,但需要受聘於本港兩間醫學院從事醫學院的教學 、 研究工作或執行醫院工作,或受聘於公營醫療,不得從事在此以外的工作。

《2017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通過後,有限度註冊有效期將由最長為1年改為3年,當有限度註冊期將屆滿,該醫生可向醫委會申請續期,有效期同樣由最長1年改為3年,港府希望從而增加海外醫生來港誘因。

海外醫生可免試,以有限度註冊醫生形式在公立醫院服務,每次年期將可由一年擴至三年。(資料圖片)
彭鴻昌期望,日後有限度註冊醫生數目能增加1至2倍。(資料圖片)

醫學會:海外醫生公立醫院工作後多會離開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則指,目前海外醫生礙於註冊年期短、不知一年後能否獲續期而不敢來港,希望未來有效增加醫生供應,預期增加的數目視乎兩間大學的需求。社區組織協會認為,當有限度註冊年期可由1年延至最長3年後,公立醫院應積極運用「有限度執業註冊計劃」,為欠缺人手的醫療部門招聘合資格的海外醫生到公立醫院工作,紓緩前線醫生不足問題。該協會幹事彭鴻昌期望,日後有限度註冊醫生數目能增加一至兩倍。

然而,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指,醫委會很少拒絕有限度註冊醫生續期,但不少醫生在公立醫院工作一、兩年後,因難以忍受公立醫院工作環境而離開,延長註冊期無助增加海外醫生來港,相信增加的醫生人手不會超過100個。蔡堅認為,改善本港基層醫療,將簡單疾病分流至基層醫療,更有效紓緩公立醫院醫生人手問題,讓他們集中處理複雜病症。

醫學界議員陳沛然醫生亦質疑,延長年期紓緩公營醫療人手的可行性,因為過去並非沒有外地醫生申請醫管局工作,而是超過九成都不符醫管局要求,只有不足一成由醫管局向醫委會申請有限度註冊,這與註冊年期長短無關。陳沛然亦擔憂,兩所大學聘用的有限度註冊醫生較醫管局要求為低,成為漏洞,希望政府往後能繼續檢討上述條例對醫學界不公平的地方。

醫學界議員陳沛然醫生質疑,延長有限度註冊醫生年期紓緩公營醫療人手的可行性。(林若勤攝)

社區組織協會倡認可海外醫學院畢業生直接來港執業

杏林覺醒成員彭潔儀醫生認為,雖然2017年方案較2016年為佳,相信仍完全無可能透過延長有限度註冊制度,紓緩公立醫院醫生人手,因為香港公營醫療問題與長期資源投放不足、醫科生學額不足、硬件不足等短缺而致,非透過海外醫生能解決。

面對香港現在及未來醫生嚴重短缺的問題,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醫委會日後應直接認可海外個別的醫學院,容許這些醫學院畢業並合資格的醫生免試,以有限度註冊的方式來港於醫療機構工作,免去現時逐個醫生申請審核繁複冗長的程序,增加並加快醫生人手供應。

容許認可海外醫學院畢業生來港加入公立醫院工作,可否解決公立醫院人手不足壓力?(資料圖片)

蔡堅卻認為,容許哪一些地區、哪一些醫學院畢業醫科生來港執業涉及政治問題,非常複雜,而這些醫生來港後是否會到公營醫療服務也是需要考慮的要點。彭潔儀亦認為,哪一些院校畢業生能達到本港醫生執業試水平也是需考慮。

食物及衞生局去年7月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顯示,2012年至2016年本港有93名至118名有限度註冊醫生不等。截至2017年6月底有105名有限度註冊醫生,其中港大有35名(包括14名在內地接受醫學訓練,佔48.6%)、中大有53名(包括10名在內地接受醫學訓練,佔18.9%)和醫管局有17名,該17名醫生服務年期介乎1年至超過20年不等。

醫管局在過去5個年度分別接獲34至160宗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求職申請,由「有限度執業註冊計劃專責小組」審視申請者的資格和資歷。局方該5年向醫委會遞交的有限度註冊申請數目則由4至14宗不等,除了2011/12年度一宗不獲接納,其餘全部獲醫委會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