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環境差寧住快餐店 麥難民:快餐店坐住瞓 仍是最佳選擇

撰文:鄧曦雯
出版:更新:

趁着立法會事務委員會會議今日舉行有團體和在24小時餐廳居住的無家者在立法會外請願。有無家者表示,劏房環境比快餐店更惡劣,即使在快餐店需要坐着入睡,仍然是目前的「最佳選擇」。

有無家者表示,劏房環境比快餐店更惡劣即使在快餐店需要坐着入睡,仍然是目前的「最佳選擇」。(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陳先生成為無家者已一年。(鄧曦雯攝)

成為無家者約一年的陳先生患有心臟病及濕疹等長期病患,剛退休不久的他,原先有較穩定的工作,由於月入高於可申請資助宿舍的9600元以致未能申請入住宿舍,唯有勉強租住劏房,但他形容劏房環境欠佳、空氣不流通、又有木虱,「隔離屋大聲啲都瞓唔到」,後來在退休後入不敷支,決定搬出劏房,到有監控錄像燈光的快餐店過夜。

雖然如此,他只晚上睡覺亦未能「一覺瞓天光」,只能坐着入睡,睡睡醒醒渡過一晚,早上再起來上班。他指,現時只可做一些能配合複診時間的散工過活,等候公屋兩年仍未能上樓,希望政府可以重新考慮租金管制及增加資助宿位。

May(右)和陳先生(左)到立法會外請願。(鄧曦雯攝)

60歲的May每日拖着接近20公斤的家當到處遊走,曾多次被食肆及巴士拒絕上車。身為精神病康復者的她,現時有進修輔導課程,但眼見身邊有不少麥難民有精神病及情緒受困擾,自己無力幫助全部人,可見政府為無家者外展隊增加醫護人手的重要性。

社區組織協會於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完成的無家者研究發現,俗稱「麥難民」,在二十四小時快餐店居住的無家者,由2013年的57人大幅增加5倍至2017年的384人。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指現時政府提供的資助,只足夠聘請一個半職護士加入外展隊,44個小時的外展服務中只能有22個小時同行,非常不足。

吳衛東(右)指現時政府提供的資助只足夠聘請一個半職護士加入外展隊,44個小時的外展服務中只能有22個小時同行,非常不足。(鄧曦雯攝)

冀政府延長入住資助宿位時間

調查亦與116名麥難民進行深入訪談,發現無家者人口有年輕化及女性化趨勢,並就調查所得提出七大訴求。除了上述提及的增加住宿服務宿位,及增加外展醫護人手,亦希望政府能夠延長資助宿位居住時間至三年,檢討單身人士公屋配額及計分制等。集會持續約20分鐘後,社會福利署高級主任代表接收請願信,人群和平散去。

社區組織協會和在二十四小時餐廳居住的無家者在立法會外請願。(盧翊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