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路政署稱防波堤無被沖散 議員促公開圖紙增說服力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港珠澳大橋隧道人工島的扭工字塊體(又稱弱波石)疑被沖散事件發酵多日,路政署署長鍾錦華親身到過人工島視察後,今日(9日)下午首度會見傳媒解畫,強調防波堤未有被沖散,其設計是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安全性」,與施工圖脗合;隧道沉管亦未出現移位及裂紋,路政署更稱防波堤可抵禦300年一遇的風浪。
不過,多位資深工程師質疑官方說法矛盾,仍有四大疑團未解。有立法會議員促請港府公開圖則佐證,以釋除公眾疑慮;另有議員建議港府可找更多獨立而權威的專家提供意見。

港珠澳大橋隧道人工島的扭工字塊疑被沖散事件備受社會關注。(資料圖片/香港01記者攝)
+3

路政署今日下午5時會見傳媒回應事件,除了鍾錦華出席,還有路政署首席工程師(特別職務) 江大榮。鍾錦華表示,昨日(8日)到珠海與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開會,並親身到連日備受社會質疑的東、西人工島,以及隧道沉管,視察現場情況。

鍾錦華表示,綜合昨日視察結果,認為防波堤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安全性」,並沒有被沖散。(李澤彤攝)

鍾錦華表示,綜合昨日視察結果,認為防波堤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安全性」,並沒有被沖散;至於沉管隧道,視察時亦未有發現坊間擔憂的裂紋、滲水,認為情況安全。他又稱,防波堤與施工圖脗合,而且查看過人工島不同時期的照片後,亦未見防波堤有移位,毋須更改現有設計。

去年「天鴿」吹襲防波堤未有移位

對於大橋的安全,鍾錦華表示,大橋是國家級工程,不會採取低於港、珠、澳三地的安全標準,現時的準則是「就高不就低」,即採用三地中較高的標準。他續稱,現時的防波堤可抵禦300年一遇的風浪,即使去年「天鴿」直吹珠海,防波堤都未有移位,故市民應對此有信心。

社會上不少人質疑扭工字塊體「隨機安放」的安排。江大榮辯稱,「隨機安放」是由來已久的做法,香港亦有應用,是建造海堤專用的方法。他指出,其具體做法是在每10米乘10米的範圍內,擺放不少於55個扭工字塊體,東人工島每塊5噸,西人工島則為8噸。

江大榮又稱,扭工字塊體有不同的擺放方式,可產生不同效果,放在水平面以上,可以防波浪;放在水平面下的,則是保護隧道結構,故現時的擺放方法並非統一。

鍾錦華指,防波堤與施工圖脗合,而且查看過人工島不同時期的照片後,亦未見防波堤有移位,毋須更改現有設計。(資料圖片/香港01記者攝)

被問及路政署是否知道扭工字塊體的擺放方式,鍾錦華表示,有監督整個工程,每月都有工作例會,大橋管理局需呈報問題,不過若沒有問題,「就唔會事無大小都報」。

至於路政署是否觀看過所有關於大橋的圖紙,鍾錦華表示,大橋是一項大工程,有數以萬計的圖紙,由於港府與大橋管理局的角色不同,只是監督角色,故無需觀看所有圖紙。至於為何人工島現狀與當年公布的構想圖相差這麼遠,鍾錦華則解釋,一切以2014年施工圖為準,之前只是構思中的設計。

議員促港府提供施工圖佐證

不過,多位資深工程師質疑官方說法矛盾,仍有四大疑團未解。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表示,既然有不同的專業人士對官方的說法提出質疑,認為現階段路政署的解說是不足夠,建議港府就弱波石的擺放可參考更多獨立而權威的意見,以便再作進一步解說。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則促請港府提供關鍵性的圖紙佐證,正如「有圖紙有真相」,以釋除公眾疑慮。他又會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上繼續跟進事宜。民建聯立法會陳恒鑌表示,路政署在人工島防波堤被質疑沖散後,差不多一星期才到現場視察,及向傳媒解釋,是姍姍來遲,引起社會猜測,予人隱瞞的感覺,感到非常遺憾。他指,事件亦反映兩地溝通和通報機制未建立好,並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佐證,例如施工圖,讓議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