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將軍澳中醫院】營運權爭奪戰 浸大率先表明加入戰團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我們抱著極大的熱情,希望和政府一起合作,盡快建立香港首間中醫院。」港府即將公布落戶將軍澳的香港首間中醫醫院營運框架,香港浸會大學未等待框架公布,其協理副校長卞兆祥接受《香港01》專訪時率先明言,浸大中醫藥學院有意投標爭取主要營運權,解釋浸大營運的中醫學院和旗下中醫診所已有20年之久,服務人次累計達250萬,有著豐富中醫服務管理經驗和貢獻。
卞兆祥又跟《香港01》詳細分享浸大對建立本港首間中醫院的願景與理念。

2016年傳出浸大構思把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改建成中醫院。(資料圖片 / 黃寶瑩攝)

香港浸會大學自2010年後提出多項興建中醫醫院計劃,早於2011及2012年提出與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合作建中醫院,後來撤回;2014年再建議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校舍位置興建中醫院,但遭政府阻撓計劃告吹;2016年再傳出消息指會將訪問學人、學生住宿的「吳多泰博士國際中心」拆卸後改建成樓高10層的中醫教學醫院。

以將軍澳中醫院為目標 暫停自行興建中醫院計劃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卞兆祥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浸大自2004/05年起已經希望香港開設中醫醫院,以配合本港教學、科研和醫療服務需要;後來港府計劃興建中醫院,浸大轉而希望與政府合作,故暫停自行興建中醫院的計劃。

卞兆祥說:「我們抱著極大的熱情希望和政府一起合作,盡快建立香港首間中醫院。」(盧翊銘攝)

如果港府日後就中醫醫院的營運權進行招標,卞兆祥說浸大會積極投入參與,爭取成為主要營運者,說「我們抱著極大的熱情希望和政府一起合作,盡快建立香港首間中醫院。」浸大中醫藥學院今年踏入第20年,自20年前開始營運第一間中醫診所,至今增加至16間診所和一間預防中心,累積求診人次達250萬,卞又認為,若由浸大營運中醫院,卞兆祥認為優勝之處在於有豐富經驗和醫療貢獻。

中醫醫院將如何與西醫醫院分工?

為汲取中醫住院服務營運的經驗,醫管局早於2014年9月在公立醫院推出《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為選定的住院病人提供中風、下腰背痛症、癌症紓緩中西合壁治療,計劃涵蓋七間醫院,包括東華、威院、沙田、東區、廣華、屯門及瑪嘉烈醫院。截至3月31日,先導計劃的住院及中醫門診總求診人次已逾2.2萬人。今年4月已進入第三階段,再加入肩頸痛中西醫治療,擴展先導計劃至2021年5月。

2014年《施政報告》宣布,決定預留將軍澳百勝角2.5公頃土地發展中醫醫院。(資料圖片/ 李澤彤攝)

卞兆祥望中醫醫院促進本港中醫教學、科研和醫療服務

在中風康復、下腰背痛和癌症紓緩中西醫協作治療上,都有非常好的臨床證據證實效果遠較單一治療為好,卞兆祥認為,日後開設中醫醫院時主要會接收這類病人。他又舉例指,嚴重中風患者連走路也成問題,單靠門診服務要病人往來複診,難照顧他們的需要,希望建成中醫院後為這類病人提供更好的照顧。而中醫院的急救、抽血、化驗、X光、磁力共振等工作,仍需要西醫協助。

卞續指,只透過門診難監察病人,科研上難取得樣本和數據;建成中醫院後,能持續監察病人住院期間康復過程,日後研究的病種、病人數量將大大增加,對科研有非常大的幫忙。此外,現時本港中醫學生畢業前需要到內地的中醫院實習,但卞指出,內地的醫院模式不同、病種也不同,希望香港有實習基地,培訓本地人才。

延伸閱讀:

【將軍澳中醫院】營運權爭奪戰 東華三院:財政可行下願意參與

浸大於1998年起開辦全日制中醫學位課程,今年迎來20周年。(黃寶瑩攝)

「我來了香港18年,那時年紀大的人才看中醫,現在年輕人也會看,中醫的普及程度和認知都大很多。」卞兆祥認為,這是一個好開始,續指本港長遠而言要將中醫「治未病」的疾病預防概念融入生活中,能大大減低社會的醫療負擔。卞兆祥又指,以中醫治病,例如感冒較以西醫治療成本更低,培訓中醫人才、發展中醫業有助減少社會醫療成本。

卞兆祥說:「我來了香港18年,那時年紀大的人才看中醫,現在年輕人也會看,中醫的普及程度和認知都大很多。」(盧翊銘攝)

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由港府出資興建將軍澳中醫醫院,並於同年4月委託國際顧問公司展開諮詢,港府原定於今年6月內公布,其後以公開招標程序挑選合適的非牟利團體營運中醫院,但至今未有消息。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周六(14日)表示,有關的顧問報告已提交局方,局方正在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