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聖保羅書院生訪寮屋 家住海怡學生:原來我好幸福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眼前一間間自行搭建的臨時建築物,於這班在港島區讀書的名校生,盡是新奇。
港島區名校、聖保羅書院的60名中一生獲校方安排作寮屋區探訪,踏足幅員廣闊的上水鄉郊,背後隱藏的棕土亂象,他們當刻未必理解,但穿梭高樓與破落寮屋之間,走遍荒廢農地、與高齡寮屋戶對談後,至少可感受城中的住屋落差。
有家住港島區逾萬元呎價屋苑同學不禁直言:「原來自己真係好幸福,起碼有屋住」、「應該住1個月,就會頂唔順嗌返屋企」;亦有較成熟的同學,對近日熱議的土地大辯論略有主見,認為住屋問題比覓地更迫切,又直言填海及發展郊野公園萬萬不可,認為開發棕地更理想。
究竟推土機開動前,將如何平衡各方發展?

一個早上,從港島區走入新界鄉郊,再穿梭高樓與破落寮屋之間,相信這班名校中一生亦開拓不少眼界。(盧翊銘攝)

聖保羅書院60名中一生,早前於學校活動周期間,獲安排參觀上水寮屋區。帶領導賞的胡偉雄,是路德會石湖社區發展計劃中心主任胡偉雄,他於邨內服務逾20年,見證過附近土地變化。出發前先來小小的簡介會,他問同學:「你們會點樣形容寮屋?」,這班學生起初沉默一片,後經鼓勵提示下,紛紛搶答:「樓齡好高」、「嗰啲樓得一層」,胡聞言笑了一笑,沒好氣地糾正,「同學啊,嗰啲唔係樓嚟!」

寮屋源於上世紀難民湧港潮

寮屋的存在,源於上世紀難民湧港潮,加上國共內戰,大批難民湧至香港,並自行利用木板及鐵等物料建屋居住。1953年,石硤尾寮屋區大火,數以萬名災民流離失所,引起港英政府關注,遂催生公營房屋出現。政府的寮屋管制組,其後登記全港寮屋資料,並以1982年劃線,若巡查與當年寮屋紀錄不符,將被視為非法霸佔官地,及屬於違例構建物。根據政府資料,全港現有8萬多間已登記住用寮屋,現行政策下,獲准暫存至自然流失,直至政府要收地發展等原因,才逐漸被拆。

兩旁的鐵絲網將農地圍封,胡Sir 正解釋當中因由,讓這班學生衝破想像。(盧翊銘攝)

前往寮屋區路上,一行人途經多幢遭丟空、被稱為「鬼屋」的泥水屋,他著同學們駐足觀察,感受發展商囤地的巨大威力;走過被鐵絲網圍封農地,他就地取材,向同學們解釋私人農地、政府用地以及棕地千絲萬縷的角色。這班名校小孩中,有的聽得津津有味,亦有人似懂非懂,當然亦不乏心不在焉者。

貫穿新界北的梧桐河在沿路兩旁,遙望對岸,是深圳高樓大廈,煙沒在一片雲霧。

聖保羅書院數名中一生,正跟隨黃婆婆走進她的房子內,揭開寮屋的神秘面紗。(盧翊銘攝)

85歲寮屋原居民 務農幾十年 敵不過發展商收地

85歲的黃婆婆是這條邨少數的寮屋原居民,數名同學走進這間由鐵皮搭建的臨屋中,排排坐聽她分享,屋內沒開冷氣,同學們事後笑說,感覺有點焗促。黃婆婆說,自己年輕時打過住家工、又做過紗廠工人,結婚後則跟隨丈夫退隱邊陲,一晃眼,務農為生便已幾十餘年。

本港耕作業萎縮前不乏好風光,靠種植芥蘭等蔬果養活了一家8口,「不過鄧小平年代之後,就做唔住了」。那農地後來沒法永續,數年前被發展商收回,獲得賠償,不過家翁生怕兄弟爭產,沒用來置業「上樓」,結果鄰居們紛紛搬走,他們還是依舊留在原地。

「最驚發展,會收返我塊地」

住了幾十年,經歷過最惡劣年代,黃婆婆直言打風落雨最感難受,早年大風災期間,屋內嚴重水浸,她丈夫試過爬上屋頂「避難」,最後需飛行服務隊救援,不過住屋苦,也遠不及家園遭收回的徬徨,「最驚發展,會收返我塊地」,她又笑指,「小朋友,你哋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政府早前宣布,將增加寮屋收地特惠賠償金額,包括放寬特惠津貼,由現時最低約4.8萬至最高的60萬元,調高至最低約6萬元至上限約120萬元,不過黃婆婆所在的村落,不在發展區範圍中,故有關新安排暫不適用。

黃婆婆今年85歲,住在上水區寮屋區多年。(盧翊銘攝)

家住海怡半島 同學:自己好幸福

探訪時間有限,但匆匆一瞥,已足以讓同學們感受甚深,「自己間屋大啲、設備齊全啲,又光猛好多,望住個海」,家住海怡半島的曾同學表示,「覺得自己好幸福,起碼有間屋住。」同樣家住私樓屋苑的呂同學則指,「環境無想像中咁差」,記者問他能住在這兒多久?「應該住1個月,就會頂唔順嗌返屋企」。

同學最反對填海及發展郊野公園

對於近日展開的「土地大辯論」,民間意見橫飛,身旁的黃同學直言有所聽聞,芸芸土地選項中,他最反對填海及發展郊野公園,「應該先行利用現有土地,而唔係開拓新嘅地方」,小小年紀的他,對時事亦略知大概,他指曾去過流浮山附近,看見不少荒廢地被改劃成貨櫃場,「其實香港有好多呢啲棕地,係咪可以收回發展呢?」

首次走進寮屋探訪,他指環境沒想像般惡劣,「但可以有更好居住環境」,他希望政府不要只談土地供應,應提供更多合適住屋選擇,「依家真係好多人無屋住,又住得好差。」

住在鐵皮臨屋雖然困苦,但比起無瓦遮頭,黃婆婆認為聊勝於無。 (盧翊銘攝)

該校負責統籌「其他學習經歷」的老師胡浩銓指,今次校方於活動周內首辨寮屋區探訪,希望可讓同學們關注社會不同議題,他指,共有180名中一生參與活動,並收回逾4成的網上問卷,「都帶畀佢哋好多衝擊,好多人都話第一次去,又有同學仔話想關注多啲老人家問題,都有人話覺得自己係幸運嘅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