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造地不能單靠填海 增加公營房屋須循序漸進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將出新書《不能迴避的現實》,大談五年的局長生涯,書本更分為「運輸」及「房屋」兩冊。他坦言,自己一向對房屋議題興趣較大。
張炳良指出,他一直同意要以公營房屋作主導。不過,若政府只撥地予公營房屋發展,將大大影響私人市場。他認為,增加公營房屋必須循序漸進,造地更要多管齊下,不能只單靠填海,否則難以改變短期需要。

張炳良指在出任運房局局長期間,曾想以公營房屋發展佔多數。(資料圖片)

公私營房屋六四比無科學根據

張炳良任內曾以局長身份擔任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主席,他指出,當年長策會召開多次會議,惟會中只曾就公私營房屋比例投票,當時大部份成員均同意比例應為6:4

他指出,6:4並無科學根據,但可帶出公營房屋比例較多的訊息。他直言,過去曾考慮將熟地撥作建居屋,「最初我想勇啲,想公營房屋優先。」不過,由於考慮到私人住宅樓價或會大幅提升,他稱政府必須小心處理,否則會令私人市場失控,「6:4或7:3其實無話邊個較好,但慢慢增加供應是好的。」

張炳良表示,香港可參考內地80年代的房改,利用30年將房屋市場改頭換面,「慢慢來,才可以由漸變到量變,量變到質變。」

張炳良強調,填海不是造地的唯一方法,因工程或耗時約10年,不能解決短期的房屋需要。(資料圖片)

造地要多管齊下  不應只填海

張炳良指出,現時香港的房屋問題嚴峻,更形容「有錢都不能解決問題」。他指出,香港面對房屋短缺,即使房屋儲備金已累積近800億元,但由於無地,問題亦無從解決。

他續指,香港每10年需要一個沙田新市鎮面積,但他強調,填海不是造地的唯一方法,由於工程或耗時約10年,故不能解決短期的房屋需要。他認為,造地方法必須多管齊下,短期措施可改劃土地用途、增加密度;中長期則可發展棕地、新大型發展區及填海。不過,他強調填海必須平衡保育及基建需要。

對抗樓市政府不能「無招」

他又指,於在任期間,樓價曾於2015年至2016年中逆市跌一成,惟現時樓價不跌反升。他認為,現時供應較需求落後,地產霸權已成為社會生態,故政府必須控制市場預期,不能置諸不理,「若要與瘋癲的市場角力,政府並不易贏⋯⋯但如果政府唔郁,市場會更瘋癲。」

不過,他強調政府就樓市作出干預措施時,必須考慮自由經濟體系,除非已到極端階段。他又指,他曾於任內研究空置稅,惟當時空率置只有約4%,情況不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