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指福利規劃工作不應「懷緬過去」 達共識亦接近不可能

撰文:杜潔心
出版:更新: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以「社會福利服務的規劃」為題,談及多項九十年代及現時規劃社會福利服務的狀況,他指,九十年代的「規劃」工作,主要由上而下,大家的參與便只有「書面意見」,現時這種方式已不能為社會接受,「請大家不要『懷緬過去』」。
他又指,現時規劃範圍不可由政府單方面決定,要有公眾參與,而且「建立共識」在今天香港社會已接近不可能,需盡努力,求同存異。

羅致光指,懷緬過去是老年人的「專利」,不過近年香港有一個特別現象,年輕一代常懷緬一些他們沒有經歷的過去,如不少年輕社工大談九十年代初的社會福利白皮書及其相關的福利服務規劃的工作,然而「連他們的社工老師大都沒有參與過該社會福利服務規劃的過程,他們『懷緬』的是甚麼呢?」

他指,最後一份社會福利白皮書,是1991年3月出版的「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會福利白皮書」,由政府委任的工作小組進行,過程只用了14個月,便完成社會福利規劃,因制定工作只有兩個階段。

然而至2014年中進行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要至2017年6月才完成,皆因所謂「規劃」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當年主要由上而下,大家的參與只有「書面意見」;今天這種方式的規劃工作,已不能為社會接受了。

現時任何規劃工作,都要給予公眾詳細的背景資料,最好是圖文並茂,以便即使是最基層及弱勢的巿民都能明白;而且社區會堂式的公開論壇是必要的;十數至數十次「聚焦小組」亦是少不了的,但「聚焦小組」總是被批評為人數太少,甚至被批是「太聚焦」,限制了言論自由,不願意聽意見。

又指正如制定《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即使分三個階段,當中有數以十計的聚焦小組及數以十計的地區論壇,即使去到最後「建立共識」的階段,惟在今天的香港社會已接近不可能達至共識,只能求同存異。

而且,對規劃工作有意見甚至不滿的人,遠比二、三十年前的多,因今時今日有「份」參與的人,比二、三十年前的多數以十倍至百倍。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曾提及,隨著人口老化料本港未來特殊護理服務需要將有3至4倍增長。(資料圖片)

而目前一眾工作中,包括《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的制定工作,現時首階段制訂規劃範圍,公眾參與的過程大致完成,將進入制訂初步計劃方案的第二階段,希望未來18個月的工作,能順利成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