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科普】日日漲潮退潮 太陽月亮以外潮汐變化同佢都有關

撰文:香港天文台
出版:更新:

(原文取自天文台網頁,大小標題、引言及內文,經過香港01編輯修訂)

古人通過長期觀察,發現潮水的高度變化與月亮盈虧週期有著密切的關係,漲潮和退潮的高度差距通常在農曆初一和十五前後最大。然而,月球運動並非影響潮汐的唯一因素。潮汐就好像一首由多種樂器合奏而成的交響曲。樂團首席,即月球,聯同弦樂器奏出了潮汐的優美主旋律,地球自轉一圈,香港每天面對及背對月球各一次,也就造成了每天的兩次漲潮,而在它們之間亦會有兩次退潮。

(李澤彤攝)

不過只有主旋律實在過於單調,於是太陽也加入演奏,帶領木管樂器為樂曲增添明晰悠揚的音色。雖然它的影響大約只及月球的一半,但每當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幾乎連成一線,日月的引力相輔相成,樂曲即進入天文大潮的一章。

至於敲擊樂,雖然在背景裡有時未為人注意,但能為樂曲增添變化。潮汐漲退依賴海水的運動,而海水分子之間、海水與海床之間的摩擦力,令潮汐的周期滯後,因此漲潮和退潮的高度差距最大的日子未必一定是初一和十五(滿月本來就不一定發生在農曆十五),天文大潮有時會在新月或滿月過後一兩天才出現。

此外,月球運行及地球公轉的軌道呈橢圓形,以及地球自轉軸傾斜,令日月對某個地點的引力在不同時期也會出現細微變化。大氣壓力和風等氣象因素、海岸線和海床形狀等地理環境,也會產生百花齊放的變奏。正是各種音色互相輝映,才交織出華麗絢爛的潮汐交響曲。香港不同地點的潮汐觀測和預報也不盡相同,你能找到當中的差別嗎?

原文:潮汐交響曲

作者:香港天文台莊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