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人.訪】大澳小鮮肉醒你 港版威尼斯3大「打卡」景點

撰文:李智智
出版:更新:

素有「港版威尼斯」之稱的大澳,向來是港人暑假旅遊熱點。90後土生土長的大澳文物酒店保育主任江駿傑,細訴三大「打卡」景點,冀旅客匆匆「打卡」後,亦應嘗試放慢腳步,細味背後歷史故事及濃厚漁鄉人情味,然後將故事流傳,讓大澳現存每一片珍貴圖畫,可敵過時間洗禮。

「一張相片紀錄,一句口傳的歷史,對這地方珍而重之,都可為保育出一分力。」為令更多人關心大澳歷史文化,江駿傑過去經常為旅客擔任導賞團,以原居民身分,原汁原味訴說大澳鮮為人知的人與事。

大澳文物酒店外貌。(李智智 攝)

打卡景點一:大澳文物酒店

當踏入大澳「打卡」熱點之一的大澳文物酒店,阿傑馬上專業地解說,酒店是政府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項目之一,由建於1902年、擁有116年歷史的舊大澳警署活化而成,被評選為二級歷史建築,仍然保留地堡、探射燈及看守塔等。

大澳文物酒店接待處原是報案室,其原有拘留室已改為安放行李和酒店物品。(李智智 攝)

阿傑笑稱,現時酒店接待處原是報案室,原有拘留所已改為『拘留』行李,該處仍保留英殖時期英軍常用的壁爐石底座:「當時壁爐不但用作保暖,亦是一份英軍思鄉情懷。」

大澳文物酒店接待處仍保留英殖時期英軍常用的壁爐石底座,並仿造壁爐。(李智智 攝)

阿傑帶記者走到海邊,他指由於大澳四面環海,昔日警署主要監視對開海域,以防海盜入侵,為「對抗」海盜,警署放置了多支土炮,作勢警示海盜不可靠近。「它們都是用來嚇人的,不能發射,都是『善良的炮』。」他打趣地說。

舊大澳警署的土炮,昔日作警示海盜不可靠近。(李智智 攝)

打卡景點二:棚屋

來到大澳,阿傑認為不得不提及近200年歷史的棚屋,尤是沙面仔的棚屋區經歷大火已面目全非,大部分已改為用鐵皮建成。他指,雖然冒大火再臨的生命威脅,當地人仍堅持用木建造棚屋,「講究用坤甸木或麻石做柱,插入水支撐整間棚屋,用次一等的杉木建造地板及天花等不外露的部份」。

沙面仔的棚屋區經歷大火已面目全非,大部分已改為用鐵皮建成。(李智智 攝)
新基大橋於1979年由新基居民動工建成。(李智智 攝)

打卡景點三:新基大橋

而沙面仔對面則是較少人到達的新基大橋,位處棚屋建築群之間。阿傑稱,新基大橋於1979年由新基居民動工建成,背後或因鼓勵小孩子上學。

他表示,當時小朋友需要澗泥,洗乾淨腳上污泥才能上學,惟那時這裏只有一條水喉,學生人數眾多,需要排一條長長的人龍等候洗腳,故不少小朋友會用這藉口不上學。其後,新基村居民決定出錢出力建橋,連接大澳島和新基兩岸,孩子就沒藉口不上學了。

江駿傑冀大澳文化歷史可長遠保存。(李智智 攝)

語畢,阿傑看看大澳的一望無隙的天空說:「大澳的趣聞數之不盡,但可保留恐怕沒有多少,希望每一位在這裏留下足跡的人,都可協助保存這珍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