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盂蘭節】鬼門關大開 燒街衣習俗原來有段故

撰文:李穎霖
出版:更新:

盂蘭到,鬼門開,除了準備祭祖,不少市民都開始添祭品,上街「燒街衣」。不同祭祖,「燒街衣」祭祀的都是陌生的先人。生前毫無交集,盂蘭一到,為何要特地為這些陌生鬼魂綢繆?

最早期其實並無街衣、紙錢出現。據北宋年間所著的《新唐書·王璵傳》記載,早於漢代,已有人將金錢、珍寶放在棺木中陪葬,惟放入棺木的財物,後世無法用到,據《漢書》所指,此亦造成了盜墓的問題。自蔡倫發明造紙術後,魏晉年間便出現了紙錢,並開始以此取代真正的財物。

「依照唐代《封氏聞見記》,當時已經有用紙錢送葬,仲會積到好似山咁高。會燒紙錢,係因為鬼神都係啲虛無嘅嘢,所以會用燒呢個方式。」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引經解釋,此舉是希望過世的人在另一個世界都有錢可用,衣食豐足。

漢代時,古人習慣將財寶放入棺木陪葬,至魏晉年間才有紙錢出現。(資料圖片)

盂蘭節要做家祭,祭祖先、父母,以示尊敬,但家祭過後,不少人都會按照習俗,拿着祭品到街外作路祭。「路祭就係祭祀啲三唔識七嘅人,都係有啲心理作祟,求個心安。」蕭欣浩指,祭孤魂野鬼的習俗在南宋時已出現,據《歲時廣記》上的描述,當時的官員會「設大會、焚錢山」,祭無主孤魂,為百姓「求個平安」。

南宋時期也只是由官員作路祭,但到了清朝,袁枚的《新齊諧》就記載了百姓於盂蘭燒街衣的典故。書上記載,西湖德生庵的後門堆積了大量棺木,庵內的僧人指,該處的鬼皆為富鬼,不會出來作祟:「搞事嘅都係窮鬼,因為富鬼有家人燒錢畀佢用,所以當時嘅人每年會募捐,好似而家嘅街坊福利會咁,喺道場設盂蘭會燒紙錢,保平安。」

為保平安,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指清朝時已有百姓募捐,道場設盂蘭會燒紙錢拜祭。(資料圖片)

蕭欣浩表示路祭過後,孤魂野鬼吃滿飽足,自然不會出來作怪。「其實好多都係人嘅心理影響,有時風吹過,有啲聲就以為有鬼。」說到底,這習俗的源由也是希望求心安。